文/云水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还可深化思想、陶冶情操。谈起读书,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柳宗元率先发言,“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朱熹也很有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陶渊明说自己读书一直都是不求甚解,黄景仁却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接下来陆游也积极应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贞白似乎更有见解,“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看来大家都有不少感受,接下来再听听另一位大文豪谈谈他的看法。下面介绍的是欧阳修畅谈读书,这首诗娓娓道来,读完令人无限感慨。
读书(节选)
北宋:欧阳修
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
惟寻旧读书,简编多朽断。
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又知物贵久,至宝见百链。
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
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
这段古体诗的大意是:从前仕途里的喜庆之事,现在闭上眼睛不想看。只想寻找过去读过的旧书,可惜那些简册大多已经朽烂。古人重视温故而知新,办完公事幸好还有余闲,才知勤于读书,真是其乐无穷。年少时读书可谋取功名俸禄,老来读书可以忘却忧患。读书又让人懂得万物贵在持久,最珍贵的事物总要经过千锤百炼。缤纷华彩只有短暂的美好,转眼间就像浮云消散。
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里无书可读,欧阳修便去借书,有时还抄书。如此夜以继日、勤学苦读,写诗作文,都是下笔如有神。
后来仕途中事务杂多,诗人虽然不忘读书学习,但总是被各种应酬打搅。晚年他闲暇时间多了,便慢慢地又找出那些不舍得扔掉的旧书。欧阳修说,我本来是个贫穷的读书人,到老还有读书的习惯。如今虽已耳聋眼花,心里还总装着书卷。
作者时常向自己的亲朋回忆说,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字句有不同读法,解释说明也真伪莫辨,是非真假全靠自己判断。他感觉刚开始时,校对编纂就象两军交战,双方摇旗吶喊,鼓角相催,人马都紧张出汗。可见天下最大的乐趣,便是终日读书,伏案浏览。
他又想起从前开始随师读书,努力学习,希望能仕途上进、大展宏图。那时读书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直到日上三竿。本以为日后做了官,便可焚笔弃砚,整天吃了便睡,以补偿少年时苦读的艰辛。岁月悠悠,一去不返,自顾一生已过大半,其间有幸窃据高位,日益尊崇显要,俸禄丰厚。
诗人感慨这些年荒废了很多宝贵的光阴,进入仕途后,自己渐渐地开始追求流俗享乐,杯盘里堆满了山珍海昧,客厅里坐满了贵客英贤。中年以来,人事纷扰好象射来的乱箭,担忧的不只是自己的位置,还因为老境将至,令人惋叹。随着时光的飞逝,身体也渐渐衰弱多病,胸中大志更是日渐消减。
现在再次读书,心境也比较清静淡泊,感觉书中味道更浓,值得反复品评。诗人多次请求告老退休,希望能得到恩准。等到那时就多买些书籍,用船载回去,在水边筑起书斋, 慢慢享受读书的乐趣。
诗人回顾这匆匆半生,不禁万千感慨,“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不过一番反思之后,他又鼓舞斗志,“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相信大家读完欧阳修的一番内心独白,一定感觉先贤在无意间,却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不过汗颜的同时,也希望能珍惜美好时光,拿起那些想读还没有读完的书,在这些宅家的日子里,给自己充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