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的人生含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的名言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4:19:41

润物细无声的人生含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的名言(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每次吟诵唐诗宋词,阅览古文典籍,无不慨叹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就如上面杜甫的这首诗,一句“润物细无声”道尽了春的轻柔、雨的润泽、人的温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做人做事的中国智慧。

润物细无声体现的是潜移默化,是不着痕迹,是顺其自然,是默默奉献。

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创作于上元二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761年的春天。

当时杜甫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的生活之后,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自食其力,种菜养花,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自然深知春雨对于农民和农耕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这种熟悉,他在一个细雨霏霏的夜里,触景生情,因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写春雨喜降、润泽万物的传世诗作。也留下了“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这样既富有诗意,又颇具哲理的诗句。

中国人在做人做事、情感表达方面,向来是含蓄的,所以多以诗词歌赋来借物咏志、表情达意,这也被称之为“中国式的浪漫”。诗经、唐诗宋词元朝曲等等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过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能吸引许多人过来赏花品果,以至于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实际上这句话是评价汉代飞将军李广的。李广为官清廉,爱兵如子,深得官兵爱戴。他这种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到士兵,也让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这也正是润物细无声的道理。

家庭教育、教书育人,同样离不开润物细无声的智慧。我们总是说“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巨大的,所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

我们一直提倡教育无痕,其实就是想让教育像春雨滋润花草树木那样,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的影响孩子,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尤其经典且感人至深。面对一位男生用泥块砸别的男生这一事件,作为校长的他在制止之后,没有简单的训斥犯错误的男生,而是一反常态,采取奖励糖果的形式,循循善诱,引导男生自己反思、觉察,层层递进,因势利导,最后让男生知错改错,既达到了目的,又给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可谓润物细无声智慧运用的典范。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既有的成长规律,日月星辰各在其位,江河湖海各行其是,草木有四季之别,人有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之分,拔苗助长不行,野蛮生长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值得提倡的做法。

做人做事如此,教育子女如此,个人成长亦如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