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猴子
澳大利亚的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壮硕无比,一只瘦小羸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小的却活得好好的。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让人从巴西带回来了一只。这只比原来的那只更大,可是,不到半年,它也死掉了。为了弄清原因,他对死掉的两只猴子的尸体进行解剖。可是,从头到尾未找到原因。
1971年,他重返亚马逊河,对那儿的猴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凡是体大健壮的猴子“人缘”关系都比较好,其他猴子弄到食物时,它们总能分享到一份。但是这类猴子很少平静下来,它们一有空就在猴群中穿梭,与其他的猴子或是追逐或是嬉闹。然而,这类猴子一旦被捉住,却很少能活过一年。那些善于晒太阳和闭目养神的猴子则不同。它们由于不入群,因此很少能分享到其他猴子的食物。这类猴子长得都比较弱小,但它们被捉住后却可以活下来。
哲理点
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不善于独处也是一种缺陷。猴子的世界是这样,人的世界也是如此。
生命的力度
姐夫在市人民医院工作,有一次当笑话说起了这么一件事。
曾有三个病人在医院治疗,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最后一位是本医院的医生。他们都患了相同的病——脑部微细血管爆裂,半身不遂,即俗称的中风。
那位农民回家后,其家人见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形如废人,于是对他十分冷淡怠慢。几个月后,老农孤寂死去。
曾是医生的病人知道这是种极难治愈的病,命已不长久,索性整天躺在床上,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不愿动弹,不愿意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因为他担心遇到熟人。一年后,医生死了,死时很安详平和。
那位工人回家后,在其老伴的陪伴下,每天锻炼行走,用一只脚和一根拐杖走路。后来,半边身子渐有好转。至今虽未痊愈,但性命已经保全。
虽是饭后的谈资,但是,三种人对待生命的三种态度和旁人对他们生命的不同态度,以及生命力在他们身上的不同表现,令我颇为动容。
哲理点
珍视生命,善待生命,我们不容推脱。
报复的后果
一匹马独享一块肥沃的草地多年,后来有一只鹿也发现了这块草地。本来按这匹马的食量就是活一万年,也吃不完这块草地,但它却对鹿的闯入心存不快,于是它想借助人的力量征服可恨的鹿,但狡猾的人说:“我抓不到鹿,除非你让我骑着追上它。”马同意,结果是人骑马追上了鹿。本来马和鹿的奔跑速度,是人远不能及的,但是为了报复鹿,马甘受其缚,结果它们都成了人的俘虏。直到这一刻,马才感到后悔,但一切已无法改变。最终的胜家,不是跑得最快的马,也不是跑来分一杯羹的鹿,而是有着智慧的人。
逞一时之快,为了打击报复又不择手段,终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就叫害人者终害己。
哲理点
做人,有处世的宽容,有分享的胸怀,这样,你受伤的几率会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