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0 16:53:42

材料一:

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注】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献陵,传位长子朱瞻基。

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亲王嫡长子立世子,世袭亲王爵位,诸子封为郡王。世子的正妻册封世子妃。

【翻译】仁宗皇帝,名讳是朱高炽,明成祖的长子。小的时候就端庄稳重、陈稳冷静,跟随儒臣讲经论义滔滔不绝。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

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切中)军民利病者白(禀告)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只是)小过不足渎天德。”

【注】指示:指着···给···看。渎天德:这里指冒犯皇帝的意思。

【翻译】明太祖曾经让他分阅奏章,他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禀告。有的有文字错误就不奏述。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依赖)以全。

【注】拊,同“抚慰”的“抚”。

【翻译】成祖举兵,世子留守北平,善于抚慰士卒,以万余人抗拒李景隆五十万人,北平城因此得以保全。

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1)

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结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

【注】谮:[zèn]诬陷;中伤。启缄 :拆开信封或礼物上的封条等。

【翻译】起初,郡王朱高煦、朱高燧都以聪明狡猾而得宠于明成祖。高煦又因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与高燧结党营私,想阴谋夺取嫡长子之位,说世子的坏话。正好朝廷赐给世子诏书,想离间父子二人。世子不打开信封,驰马上报。

而俨先潜(暗中)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打开)书视之,乃叹曰:“几*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翻译】然而,黄俨已先告诉成祖说:“世子与朝廷通好,使者到了。”不久,世子派遣的使者也到了。成祖打开诏书一看,长叹一声说“:差点*掉我的儿子。”成祖登基,以北平为北京,仍命世子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

【注】振恤:振,通“赈”,救济。仁闻:仁德的名声。

【翻译】成祖屡次北征,命他监国,裁决一切政事。四方水旱灾荒,往往遣使赈恤,因而名声大振。而高煦、高燧与其党徒时时伺机进谗言构陷。

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

【翻译】有人问太子:“知道有讲坏话的人么?”朱高炽回答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为人子的职责而已。”永乐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为皇长子,事情暴露后被诛灭,高燧因得太子解救而幸免。

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2)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

【注】直,通“值”,价值。市,购买。病:损害。宥:宽宥。

【翻译】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壬午年,命令从今起,官吏所用物料在所产地计算价值买卖,科派损害百姓的罪不饶恕。

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注】蹇义:蹇义,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义”,重庆府巴县人,明初六朝重臣。

赞务:协助处理事务。

【翻译】壬午月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枚,叫“绳愆纠缪”,要他们同心协力参与重要事务,凡有阙失应当说明的,均用此印密封上报。

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

【注】被灾,意思是受到灾祸。

【翻译】癸酉月,下诏有关官吏:“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即时请求赈济的,加罪。”辛巳,在钦安殿驾崩,享年四十八。

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3)

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给予)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注】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东宫,指太子。涵濡,意思是滋润;沉浸。

【翻译】赞辞说:“当靖难之师兴起时,仁宗以世子居守,保全了城市,帮助了军队。此后成祖登基,年年出兵北征,仁宗于东宫监国,朝中没有什么废事。在位一年,使用人才处理,美善之处写也写不完。假如上天延长他的寿命,让他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岂不是可以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

(选编自《明史·本纪》)

材料二:

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及)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

【注】长才大器:出类拔萃的人才。

【翻译】起初,仁宗皇帝与侍臣们讨论科举的弊端。杨士奇说:“科举应当同时录取那北方的士子。”仁宗说:“北方人的学问远不及南方人。” 杨士奇说:“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出自北方,南方人虽然有才华,但大多数轻浮。”仁宗说:“既然这样那该怎么办呢?”

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注】入彀:《唐摭言·述进士》记载,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考中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中”指箭能射及的范围。后因以“入彀”比喻人才入其掌握,被笼络网罗。

【翻译】杨士奇说:“科举试卷还照例密封姓名,在卷子外写上‘南’‘北’二字,如果应该录取一百人,那么就录取六十个南方人,四十个北方人,这样,南北方的人才就都进入朝廷了。”仁宗说:“对。这样,北方的士人也会感奋而振作起来。”

(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4)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C.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D.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是指加在君主,尊长的名字前,不直称其名,以示尊敬的一种礼节。

B.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故践作又指即帝位。

C.敕,汉朝时指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南北朝以后则专指皇帝诏令。

D.科举,考试选拔制度,明代科举分三级,会试由吏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仁宗受命分阅奏章时,专取有关军民利弊的奏章陈述;监国时,遇到水旱灾荒,总是及时遣使赈济。

B.朱高煦、朱高燧为了夺取继承权,勾结党羽屡屡污蔑构陷仁宗,仁宗不但不计较,反而为高燧开脱,使其免罪。

C.成祖起兵后,仁宗凭借万人抵抗五十万军队,守住北平城;仁宗看穿朝廷离间之计,巧妙利用黄俨,积极应对保全自身。

D.仁宗广开言路,善于纳谏,赐给蹇义等人“绳愆纠缪”银章,便于重臣及时发现仁宗过失,直接进谏。

(离间之计是黄俨等人的阴谋,不是朝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

(1)太祖指着对他说“:你疏忽了么?”他回答说:“不敢疏忽,只是考虑到小过失不足以冒犯皇上。”(4分)

(2)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

(2)分条陈述政策法令对百姓不利的方面上报,凡是遭灾而不立即请求赈济的,加罪。(4分)

14.杨士奇提出了哪些科举改革的措施?请分条概括。(3 分)

①试卷应封住姓名,②封好的试卷需标注“南”“ 北”二字,③录取时南方占六成,北方占四成。(每条 1 分)

长子古文翻译,与长子书文言文翻译(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