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项脊轩志后续,归有光写完项脊轩之后的故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0:31:3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最后三段是这样的——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有人认为归有光特别擅长结尾的艺术——本来在“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后,文章已经结束了,但是归有光又出人意料地写了这样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进一步的解释是,这个结尾其实有两个好处。第一是用典——“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出自《世说新语》。第二是典型的用乐景写哀。

这个结尾好,我完全同意。但要说好在用典及以乐写哀。实在不能苟同。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说的是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归有光的妻子已经亡故,说衰老是不在点上。况且睹物思人,这样的体验很常见,非常容易共情,无需用典。此其一。

其二,以乐写哀更是无从谈起。怀念亡妻的归有光,能有乐吗?实际上,这是表面的平静之下,实则波涛汹涌。很多人在读完的那一刻,就泪奔了。这就是明证。

那么,这样结尾到底好在哪儿呢?

若在“不常居”处结尾,那就显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感情。只是一个冷冰冰的交代。这和深情就大相径庭了,这不是归有光。

而续了“庭有枇杷树”这一段后,读者很容易把自己当成归有光。好像来到了南阁子的院子里,看着枇杷树。此时有两个感受。

一是从栽种想起亡妻故去。一般亡故容易让人伤心,再说归有光是那么深情的人,怀念贤妻,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共情是很强烈的。另外,亡故引起的共情,一般都不限于亡故,必然扩展到生前的点点滴滴,令人无比痛惜。这个情感过程十分自然,但又十分强烈,读者很容易共鸣。

二是“亭亭如盖”。归有光一生坎坷,人生最后才显达。可显达没多久就去世。后世赞誉无以复加。两相对比,更叫人惋惜。所以在他低谷时感叹年华逝去,心里的苍凉可想而知。和妻子年华相同,妻去植树,现在亭亭如盖,可想已经有多少年华都过去了,可自己还是没有考取功名。这个失落是很强烈的。

这两个感受是普世的。贤妻不在,自己工作不如意,年华老去,任何时代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在一共鸣,感受可想而知。

震川先生散文有明一朝是第一,确是名不虚传啊!写得确实是好,不能再好了。

归有光项脊轩志后续,归有光写完项脊轩之后的故事(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