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是直接叙事写景的手法;比是打比方,是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是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很大,后世出现的多种表现手法都可以看作是赋、比、兴的发展或综合运用。
下面结合实例简要介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20种:
1、赋。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诗直接叙写刘兰芝出嫁前既学女红又读诗书,是个聪明能干而有才学的女子,用的就是赋的手法。)
2、比。(比包括比喻和比拟,这里先说比喻。)
贺知章《咏柳》:细叶不知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了美丽的春天。将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写得十分形象生动。)
3、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两句诗是个引子,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夫妇离别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4、情景相生。这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景中寓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不同的说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起烘托作用,景也悲壮,情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虽没有直接抒写感情,但从所写之景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诗人远离官场,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闲适自在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
5、托物言志。借助所咏之物来抒写主观情思的手法。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6、以小见大。
韩翊《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是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庭的特权,讥讽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重大主题。)
7、以少总多。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抓住几样富有代表性的早春景物来写,早春气息扑面而来,读者所见已满眼都是早春景象。)
8、化虚为实。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诗人孤寂的心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诗人通过终日与岭猿、江柳为伴的具体场境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了。)
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无形之愁被化为有形之物来写了。)
9、侧面描写。
《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对罗敷的美,在这里没有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写见到罗敷者的动作行为来间接地加以表现,这就是侧面描写。这种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是避实就虚的巧妙写法。)
10、通感。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把盎然的春意表现得更生动、更真切。)
11、夸张。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极言白发之长,是为了表现作者受排挤被贬谪的愁思之深。)
12、衬托。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以游子眼中所见之景来烘托。景物带有哀愁的色彩,衬托的是思乡的哀情。这也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文天祥《酹江月》: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以容颜变化之大衬托爱国心之坚,这是反衬。)
13、对比。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将富人的奢侈生活与贫者的悲惨遭遇对照起来写,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
14、用典。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汉文帝召见贾谊的故事,讥讽当朝不用贤臣,抒怀才不遇之恨。由于是用汉代之事讥讽当朝,因此也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诗中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之句。春风十里的扬州应该是一片繁华景象,可眼前却是一片荒芜,昔盛今衰的比照中抒发出诗人深深的伤感之情。)
15、抑扬。
李商隐《贾生》诗用先扬后抑之法,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贬抑。先扬后抑,使讥讽之意表现更为有力。
16、拟人。
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会与诗人对看,这是拟人的写法。只有山与诗人对看,不只是写出了一种情趣,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而悠闲孤寂无奈之情。)
17、化静为动。
圆信和尚: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青山伸头,这也是拟人手法,也是将静景化为动景来写。看和尚吃茶的是一座座青山,可见庵中更无他人。山会动,恰恰显出了庵中之静寂。)
18、以动写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月出惊山鸟,是以动的场面来衬托静;时鸣深涧中,则以鸟鸣之声衬托静。)
19、乐景写哀。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开鸟鸣本是令人喜乐之景,但由于战乱不断,家庭离散,诗人见乐景而倍生伤痛之情。)
20、点染。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去”是点,点明所抒为离别之情;“千里烟波”和“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染,对离别之情再用景物加以渲染烘托。)
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以上所列只是最常见的一些。鉴赏诗歌时还须注意,一首诗表现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不同的表现手法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不要看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具体,说出道理来。下面再举个鉴赏的例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在上面已作了乐景写哀的分析,而这种乐景写哀也可以说成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作这样两种分析应该都是可以的,区别在于“乐景写哀”说得更直接些,而说“反衬”,必须把什么衬什么补说出来。同时,这两句诗也是触景生情的写法,作者正是见了花开鸟鸣而格外生出忧国伤家之痛。但是“触景生情”在诗歌中比比皆是,对这两句仅作这样的分析太一般化,应该把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此外,还有人认为这两句是拟人手法,是感时伤别让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是诗人移情入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移到了花鸟身上,从而表现出诗人伤痛之深。这种说法,有令人信服的具体分析,自然是成立的。由上可见,对表现手法的解析关键是两点:1、抓住最有特点的手法来说;2、作具体分析,说出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