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周六的深夜,初秋的雨一直淅沥沥地下着,大巴山里的夜晚显得静谧而又神秘。本是周末,但紫阳县毛坝镇中心小学的一间办公室里,却还有一个人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这是龚孝双在利用休息时间整理和上传走访过的贫困学生的资料。
同一时间,在紫阳县毛坝中学,亢钧正在汇总志愿者发过来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以及空巢老人的信息,同时还要统计善款和爱心物资的方法情况,及时公布到网站上去。
在紫阳县,像亢钧和龚孝双一样的教师志愿者还有五十多人,他们都共同属于一个公益助学组织——茉莉爱心公益联盟。“当大家陪同自己的家人开心地到处旅游时,我们跋涉在陕南的大山深处;在别人围着火炉与家人和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时,我们坐在电脑旁四处为孩子们寻找一对一助学金;当夜深了,大家都入睡了时,我们才刚刚备完课,还在继续策划着下一个公益项目的开展……”这是这些教师志愿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没有任何报酬、补助,要需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次助学走访活动还要自掏腰包、跋山涉水,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托举和推动着他们呢?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做公益是会上瘾的
2006年暑假的一天,毛坝中学亢钧老师偶然在“紫阳人社区”看到一个叫“山里人”的网友发了一条招募“一对一”走访志愿者的帖子。深感于山区孩子上学艰难的他便立即给“山里人”留言:“我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并且邀请组织来我们紫阳考察贫困学生家庭现状。”于是,在教学之余,他便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志愿者。
“十一”长假期间,他和“山里人”发起了全国志愿者在紫阳的第一次走访活动。按计划,他原定于国庆期间结婚,后来想到自己是这次走访活动的组织者,于是推迟了婚期,直到把紫阳县瓦庙等几个乡镇的贫困学生家庭走访结束,才匆忙赶到岳父家去接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