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从石头里长出的小麦吗?在大家的印象中,小麦都是种植在比较肥沃的土壤中,可是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新堡乡石井村、也叫锅地窝子的这样一个地方,当地农民却是在遍布石头的地里面种植小麦,并以此为生。当地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无霜期达140天,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依然在这片石头地上顽强生存。因此,这块土地上也孕育出了一个当地比较著名的小麦品种:红秃头。它虽然产量较低,但是由于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强,面粉筋道,而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当地的一大特产。
这种小麦十分耐旱,麦穗没有刺芒、壳色红亮,蛋白含量极高,营养成分丰富,做出的面食高筋滑爽、容易消化、自然醇香,被称为“红光头”小麦,也叫红秃头。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西汉时期,北方长期被匈奴侵占,有一年春季,河西一带干旱无雨,粮食绝收。一天一位农夫看到远处的祁连山冰峰霞光映照,仿佛有佛光若影若现,便感叹道:何不采一碗山上的冰雪,在菩萨面前祈求雨水?于是他一路攀爬,走了三天三夜,终于采来了晶莹透亮的一碗冰雪。他立即来到观音庙,在菩萨面前端上了冰雪水,还没有等他开口,忽然轰隆一声巨响,只见远处的祁连冰峰塌陷,清澈的冰雪水随之流下山来,那位农夫惊喜之余滑落了手中的碗,掉落的冰雪内孵育着两粒金黄色的麦种。于是他悄悄地把种子带下山去,顺手洒在了山上流下的冰雪水中。次年春天,大地上长出了一片片麦丛,沉甸甸的麦穗面向着祁连山,家家仓稟屯满,农民们有了口粮吃饭。那位农夫为了感激观音菩萨的恩赐,便留在了庙里当了和尚。后来农民们为了纪念那位农夫,又因为麦穗顶端形状浑圆,无芒无刺,就叫“和尚头”,也称其为“红光头”。
红秃头小麦究竟是如何种植的呢?当地人种植这种小麦主要利用砂地,这种土地的最大特点就是保墒。在当地,关于压砂地,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歌谣:累死老子、富死儿子、饿死孙子。几辈人,肩扛、驴驮、架子车推,将身边的草滩全部变成“压砂地”,用来种植小麦。压砂地也有“生命周期”, 当砂地的生长周期达到极限时,农作物就会停止生长,压一次寿命在40年左右。这样,父辈千辛万苦背砂铺砂,真正享受铺砂恩惠的是子辈,到了孙辈,由于砂地无法种植,土地便面临新一轮的铺砂或者土地的废弃。这样的土地种植的红秃头小麦亩产量最高也就在200斤左右。所以,也就比较珍贵,目前每斤在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