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7:49:34

今天我们聊一下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等文学的发展史。

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因此形成了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

长江和黄河两个流域的民风与文化,有所差异,则又以《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占主导地位。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1)

《诗经》来源于百度百科

《诗经》包括《风》、《雅》、《颂》,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列为儒家经典。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2)

《楚辞》来源于陈丝雨话本

《楚辞》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楚国本地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的新体裁,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了巨制鸿篇的《离*》,以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因此,*与1962年写过一首高度赞扬屈原爱国精神的诗:

屈子当年赋楚*,手中握有*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首诗直接称颂了屈原的诗品和人品,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陷害,而被流放汉北,直到周赧王(nan)三十六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都郢城后,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抱石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倾其一生心血所作的《离*》,是一部自传体的政治抒情诗,它集中反映了屈原悲怆的人生轨迹,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态度,痛斥了楚怀王身边的那些奸佞小人。即用手中之笔,捍卫自己的爱国思想、强国抱负、忧民之心和高尚人格,还用它疾王听之不聪、谗谄(chan)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所以*诗句中以咏屈子之兴,称屈原手握*人之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这一句抨击了贵族统治者的黑暗与腐朽,并且对屈原以死抗争的不屈精神给以肯定,可见,在*笔下,屈原已经不是令人悲悯绝望的诗人,而是一个坚强勇猛的战士,是一个坚守正道,不屈服恶势力,而以身殉国的英勇无畏形象。以至于,后人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划龙舟、吃粽子、放纸鸢、挂艾草等民间习俗,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3)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屈原*体诗的形成,也逐渐演变出了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汉赋》,《汉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五类:

一是渲染宫殿城市

二是描写帝王游猎

三是叙述旅行经历

四是抒发不遇之情

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在中国汉代文体中,《赋》作为一种文体,最早它渊源于荀子的《赋》作为哲学思想与文学体制的,它直接受到黄老思想和屈原、宋玉的楚辞与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在西汉前期,自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再到文景二帝,历时六十多年,是《汉赋》的肇(zhao)始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文化政策相对宽松,优待士人,一改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的政治手段,故而使战国后期,从楚国开始兴起的赋体文学得以利用四海统一所提供的新契机,融合南北的文明成果,向前发展。

但是,又由于继秦之后,百业凋敝、百废待兴,社会经济曾极度困窘(jiong),整个社会皆处于饥荒之中时,自然是不可能谈得上文学发展的,直到文景之治,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才逐渐形成富庶繁荣的景象,但是,这一时期,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以省俭为本的黄老思想,这种政治专诸文学,固然不会扼制《汉赋》的兴起,但也不可能为,以“铺pu采摛chi文”为特点的大赋得产生与发展创造优裕得条件和丰厚得土壤。

因此,有的史学家称,汉初时期,只能算是辞得时代,而不是《汉赋》的时代。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特点(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