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微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简要的概述,其中明清小说不仅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还受到今天的人们的喜爱。明清小说数量多、题材丰富,艺术成就非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谁只要一提到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就知道他在说三国;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师徒四人一起西游取经的故事,陪伴我们快乐地度过童年;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等水浒传里的英雄让我们激动不已;以宝黛恋情为叙事主线的红楼梦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许多作家及读者深受它的影响。
那么,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为何如此繁荣呢?我们深入探究之后,可以找到哪些原因呢?
1、 中央集权统治以及实行文化恐怖主义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朝还成立了内阁,地方建立行政、司法和军事分权管理、互相掣肘的制度。明朝统治者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组织,强化对官员及百姓的监管。
清朝设立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处等组织,还建立八旗的兵制。
明清时期还大兴文字狱,例如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案等,文字狱实际上是统治集团对文化界实行的"恐怖主义",读书人在写诗作文中不能有任何对朝廷不满的想法,一旦遭人举报,不仅自己还有家人的性命都有危险。
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以文字狱为代表的文化恐怖主义,可以想象当时的思想文化多么郁闷、压抑。
2、 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根据《哈佛中国史》里的论述:"但在18世纪末,帝国1/10以上的谷物、1/4以上的生棉、一半以上的棉布、超过9/10的生丝,以及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为了在市场贩卖而生产。"
明清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催生了雇佣固定薪资或按件计酬,甚至在苏州产生了"私企",即单一手工坊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的发展也导致社会中下阶层进一步扩大。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到晚晴时,国家的总人口达到了4.5亿,商人地主和市民阶层在文化方面有了新的需求。
3、 社会思潮的影响由于统治者实行文化恐怖主义,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方面在整体上是郁闷和压抑的,但是一定时期还是涌现了进步思潮,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影响。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李贽,他提出的"童心说"主张文学创作要"真心",以"童心"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反对传统观念的束缚。
不只是文学创作领域,李贽提出的"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等观念,大胆承认人的私欲的合理性,李贽的思想在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的社会环境可谓是振聋发聩。
4、 高雅文化让位于世俗风情诗文是古代中国最正统的文学体裁,写诗作文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情况大不相同,诗文毕竟是上层贵族喜爱的文学形式,但是普通的市民阶层更喜欢世俗现实的文学内容,毕竟这个阶层的人们更喜欢白话文讲述的故事,这些世俗故事经由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大受欢迎,又因为观众喜欢,所以产生了专供市场需要的"剧本",这些"剧本"大多是我们至今阅读起来没有障碍的白话文,主要讲述的是"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羡渴望、对性的解放的企望欲求、对公案、神怪的广泛兴趣……"。
现实需要是一方面,然而文学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唐代以来的"传奇"、宋代评话、元代戏曲等,可以窥见中国文学越来越往世俗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重在舞台呈现,越来越重视与观众的互动及其反馈,文学由高雅向世俗发展,不是文学作品随时代变化而变得低劣,而是文学的受众面越来越大了,社会发展了,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以及参与感都提高了。
自从唐传奇诞生以来,文学的叙事性提升了,叙事技巧也丰富了,这为明清小说创作尤其是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素材和条件,例如唐代的元稹创作了《莺莺传》,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到了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西厢记》,这不只是可供表演的戏曲剧本,还是文辞华丽优美的文学作品,曹雪芹进一步发挥,在红楼梦里面设计了宝黛共读西厢的动人故事。
以上原因主要是明清小说诞生的外在原因,当然还有作者本人的主观原因,例如作者及家族的出身背景、家庭教育、人生遭遇、素材积累及写作能力等等,一部优秀的小说的诞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我们要客观看待。明清的文化成果也在这些小说里面凝结,等待我们挖掘,等待我们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