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时间:201XX年XX月
教研地点:XXX幼儿园
记 录 者: 周 XX
参加人员: 研修组成员
主 持 人: 刘园长 环节一:导入
刘:今天我们组织中班教研组活动,上次我们在大教研活动的时候一起研讨了教学案例,也罗列了一些解决重难点的策略,那么今天我们也根据自己中班幼儿的特点,来一起观摩一节优秀课例《比较粗细》,看看在活动中,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如何回应的,这些行为是否能为解决重难点服务。 环节二:观摩视频《比较粗细》 环节三:教师研讨
刘:那么刚才我们观摩了周老师的优秀课例,下面我们就三个问题讨论
1. 围绕中班年龄特点,研讨教师预设的提问是否适宜 2. 教师的回应是怎么回应的,是否适宜? 3. 教师的这些行为能否为解决重难点服务
刘:在活动中,周老师的目标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事物的粗细、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所以在整个活动的开展中,周老师都是为这个目标而在服务的。如:周老师先从三只熊的粗细区分谁是熊爸爸、谁是熊宝宝、谁是熊妈妈,让幼儿首先有一个区分粗细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个概念区分了三只熊的餐具,使经验得到了巩固。 姚开庭: 同时,教师出示了三只熊喜欢吃的食物,从食物中区分熊爸爸、熊宝宝、熊妈妈各吃哪一份。但是在食物的区分中,周老师并不是随意的出示,她每次的出示都是在幼儿前一者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让这个区分过程层层递进。
刘:请举例说一下具体过程中教师是如何操作的
刘珂:如通过餐具的区分,幼儿已经有了熊爸爸吃得多、熊宝宝吃的少、熊妈妈
吃的不多也不少的经验基础,所以周老师首先出示的三瓶不同高矮的蜂蜜,在视觉直观上,对于不用高矮的蜂蜜幼儿较易区分多少。接着周老师出示的是三个一样高、但粗细不一样的玉米,对于粗的多、细的少,幼儿不能很好的通过视觉加以区分,让幼儿从粗细中区分多少则比区分蜂蜜的多少要难一些了。 张玲:在区分苹果时,有了前面两个区分多少经验基础,在这里周老师给了幼儿一个最初的概念——熊爸爸吃得多、熊宝宝吃的少、熊妈妈吃的不多也不少。然后让幼儿以此经验,自己对其加以区分,对幼儿能力的提高更进了一步的要求。最后是吃鱼,在这里,幼儿除了要考虑数量的多少,还要考虑事物的粗细了,周老师给幼儿传达的信息:是在考虑多少时有时候除了要考虑数量的多少还要考虑事物的粗细,它所牵扯的知识面也就更多了,也为日后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姚开庭: 教师在ppt制作非常清楚,特别是苹果图片上的数字设计,选择的物品也比较符合中班孩子的心里,在幼儿的操作中,采用插的方式,易于孩子小手的操作并修改。 刘鹏: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是相当重要的,适宜的提问能带动幼儿充分投入的活动中,适宜的提问也能让幼儿对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准确的吸收和掌握 李万莲:教师的提问策略对于中班幼儿语言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中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在语言活动中需要教师的适时提问来引导他们表达。其次,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采用适时的提问策略,如情境性提问、开放性提问、积极有效地追问,能使提问变得有趣易懂,使中班幼儿理解问题的含义并喜欢回答问题,表达想法。 刘鹏: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说了哪些话是来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的呢? 张玲: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三只熊,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
首先在人物的引出上,教师就一开始让幼儿确立了大,中,小的三个关系,为后面分食物做准备 冯萍: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三只碗分别是谁的呢?(说明哪只碗是熊爸爸的,哪只碗是熊妈妈的,哪只碗是熊宝宝的,分别说明为什么?),刚开始分碗,让幼儿有一个大,中,小的匹配,其次,三根一样长短的玉米,哪一根是熊爸爸的,哪一根是熊妈妈的,哪一根是熊宝宝的,为什么?(重点让幼儿认识粗细,教师可用手势表示。最粗的给熊爸爸吃,最细的给熊宝宝吃,熊妈妈的不粗也不细。)分玉米的时候就有一个难度知道粗和细,在幼儿无法回答的时候,周老师采取了用手势表示的提示,也可以提示幼儿分出大,中小的关系。
刘:那么你们觉得整节活动的难点在哪里? 刘珂:分苹果的时候
刘:大家都同意吗?那么在这个分苹果的难点上教师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让
幼儿消化这个难点的呢? 姚开庭: 首先教师提要求:6只苹果都要吃,熊爸爸要多吃点,熊宝宝要少
吃点,熊妈不多也不少,其次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进行集体验证 刘鹏:还有,周老师利用了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幼儿在动手
操作中,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感知大、中、小,提升经验。 张玲:最后教师有一个验证,交流讨论,在验证的过程中,让幼儿和好朋友说说
为什么这么分,在分的过程中,观察粗细,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 刘鹏;那么今天观摩了周老师的优秀课,周老师在提问和回应上都是非常巧妙的,
恰到好处的提问和回应除了能帮助幼儿及时梳理,归纳知识,也能让幼儿更好的吸收所要掌握的内容。在今天的讨论过程中我们也梳理一下提问和回应所要注意的地方。
1. 提问数量不宜多,教师语言简练
2. 满足大部分幼儿发言的需要
3. 当幼儿无法回答问题时,教师可再说话
4. 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应该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提升性的小结
李万莲:在提问和回应上,我想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好的问题首先要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幼儿教材,又要熟悉幼儿。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幼儿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回应上来说,幼儿在学习和探究后最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归纳,从而提炼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的概括总结是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表现并认真听取幼儿的观点后得出的,教师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将提炼后的信息呈现给幼儿,使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
刘:那今天所学到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和巩固,那么说一下下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所需要准备的东西 1.观摩中班进餐环节,请教师做好准备
2.梳理进餐环节中对幼儿的指导策略和对家长的指导策略 等待一会儿或给予一些提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