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9:02:48

文/姚帅帅

《冬天》全文只有1000来字,是朱自清的一篇短短的散文。相比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背影》,好像太普通了。

第一次读是初中,浮光掠影,依稀记得有吃豆腐、有划船、还有妻子笑。直白、跳跃,没什么感觉。

时隔多年,再次阅读,竟满是感动,有了好多感慨和想法。

宗白华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这篇小散文看似平淡,其实蕴含了浓浓的真挚绚烂感情。

今天,我就从行文特点、人物描写两个方面阐述我对这篇散文的思考。并从这篇散文的意义延伸出对成长与错过的感受,对世事无常、美好易逝的理解。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1)

一、“形散神不散”的行文特点,更彰显了美好虽易逝,却仍能给人温暖和力量的内核

评论界衡量散文优劣的第一标准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文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说不拘一格。而“神不散”主要指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这篇《冬天》就是这样。如此短的篇幅,却叙述了作者儿时、少年、中年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冬天场景。看起来散乱无章,字里行间,却有一丝看不到的线串联其中。

第一层次,都是发生在冬天里的小美好。第二层次,都有温馨感人的爱串联其中。并且,每一个场景都隐隐传达出:“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伤感

第1个场景,是永远回不去的童年。儿时,父母会对还是小孩子的我们悉心照顾,天塌下来有大人顶着。我们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坐享其成”,无忧无虑的嬉笑打闹。最大的烦恼可能只到作业太多写不完的程度。但,慢慢的,我们长大了,需要成长为父母的依靠,成为父母遇事时商量的对象。

第2个场景,是一路遇见一路失去的朋友。

前几天看了一个数据很有意思,人的一生会遇到2920余万人。在这些人当中,有些会成为你的兄弟、闺蜜、爱人,而且他终会消失在人海。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2)

并且你有没有发现,从前那些说要和你做一辈子的朋友,现在却只能通过其他人才知道他在哪里,甚至某些人已经完全没了消息,一如作者笔下当时同游的P君。

第3个场景,是脆弱渺小如烟花的生命。妻子温暖的笑容,是外出归来的作者一扫阴霾与辛劳的良剂。但生命脆弱,世事无常,这剂良方,如今已不在人世。只剩下满心的凄凉与彷徨。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得她那抹微笑的影子。”

回不去的童年、断掉联系的好友、去世的亲人......无论是谁,面对这些轻易就逝去的美好,内心都是痛苦、忧郁的。

这篇散文的不凡之处在于,提供了另一个看待事情的角度。 诚如作者结尾所说“无论多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暖的。”

这些小美好虽然终究会逝去,但他们都是生命长河里的光芒。虽然微小,但积攒多了,就慢慢成了一个太阳。这样,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挫败困苦,将留存在深深记忆里的温暖调取,便能获取持续向上的力量。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3)

二、 人物描写:三个主要人物,平淡的细节勾勒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01父亲:不辞辛苦照顾孩子的慈父形象

文章一开始,描述的是冬天里,一家人围坐在炉子旁吃豆腐的场景。

但父亲没有一直吃,更多的是夹起豆腐,一一放进“我们哥儿三个”的碟里。因为炉子很高,孩子会偶尔站起来自己动手,但更多的是坐享其成。

“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大冷的冬天,没有暖气的年代,面对热腾腾、嫩而滑的豆腐,父亲不想赶紧吃来填饱肚子、驱散寒气吗?当然想。“食色性也,”

按弗洛伊德的理论,食欲也是人的本我*。只是文中的父亲,像天底下任何一个平凡的父母,责任感超过了本我的*,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

虽然儿子比较顽皮,不像在吃饭,只是在玩儿,但父亲没有苛责,尽心尽力的服侍孩子。

就像小时候不爱吃饭的我们,父母在屁股后面追着喊着再吃一口,再吃一口。每次喂饭,都像一场世界大战,唯恐孩子少吃,就不长个了。

小时候习以为常,甚至略有点烦恼的事儿,跨过漫长的时间岁月,回忆起来,只觉得暖暖的爱意和浓浓的亲情。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4)

02 S君:爱吟诗游湖的文艺范儿多年好友形象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

——别林斯基

文中,S君来信,说不管是不是冬天,都想要去游湖。

首先,冬天的景致不一定多好,要不然,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文人墨客流传下来的西湖诗,多描述的是夏天景色?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次,文中提及的游玩时间是阴历十一月十六,还是大晚上,虽是杭州,肯定也很冷。一般朋友,可能随便找个理由,就推脱打发掉了。但作者和另一个朋友P君因为懂他,欣然陪同,一同共游。

三人吟诗作乐赏景,好不快活。即使多年之后,依然能清晰记得游玩的场景细节,记得朋友所吟诵的诗句,记得像新砑一样的月的反光、山下的一两星灯火。

尤其S君,是作者十几年后,依然时不时通信联系的人。知心朋友不必多,有一两个,便已经是极大的幸运。尤其这样多年的交情,格外珍贵。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5)

03妻子:为了“我”背井离乡,给予家的温暖的贤惠形象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中传达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拥有一位好的配偶是未来取得成功、获得幸福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作者,他的妻子就是这样一位好的伴侣。背景是某一年冬天,作者一家在台州山脚下度过。都说“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因为身在异地,没什么去处,只得在家里待着,格外孤寂,文章写妻子也习惯了寂寞。

文中描写了一幅温暖的画面。一次外出回家时,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妻子对“我”扬起的天真的微笑,即使是隆冬,也感觉像是在春天。多年过后,也成为脑海里美好的定格。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为什么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我觉得,不管在外受了多大的委屈,遇到了多大的挫折,回到家,看到爱人、父母,所有的抑郁、不忿、痛苦似乎都能被抹平。文中的妻子,就是给予作者温暖的贤惠形象。

朱自清冬天最后一段赏析,朱自清的优美的段落赏析(6)

总结:

鲁迅《而已集》中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却觉得,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好的文字能够直达读者心底,引发深切共鸣,凭借的,就是人类悲欢相通的共情能力。

《冬天》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了三个不一样的人物:父亲、S君、妻子,他们都代表着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也是能让我感到很暖的人物和场景。原因是,他们的背后都内蕴着最为真挚的情感,是我们所企望的爱与牵挂,也都是让我们能够义无反顾去乘风破浪的力量来源。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作者:姚帅帅,文艺学研究生在读,欢迎关注,带你解读不一样的经典名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