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1 09:10:18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1)

作者吕虹,正高级教师,浙江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她只拣儿童方向行,多做语文情趣事,立足情趣课堂、聚焦童真童趣,形成了“情趣、灵动”的教学特色,独树一帜。

摘要:情趣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指向“情趣”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心理的“儿童性”、凸显课堂教学的“情境性”、着力语文阅读的“实践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 内容确定 语言实践

设计是创造性的思维构想。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的蓝图,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指向学生“学”的;优质的教学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情趣”的教学设计是从儿童的视角构想教学活动,它蕴含着鲜活的温度:爱、尊重、有意思。

在我看来,具有情趣品质的教师,其教学设计一定是关注生命成长的。因为学习的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情理交融、情趣交互、共同对话的过程。设计中若点击了“情趣”这个按键,激起“情”与“趣”的和谐共振,那么在看似平静的设计之下,课堂会弥漫爱学习、爱生活的浓郁气息。“情趣”是一个富含积极意义的词语,“情”是情感、情味、情境等,“趣”是兴趣、乐趣、理趣等,它们对于有效完成言语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思维是图画、色彩、音乐组成的。阅读教学要紧扣“形象”,依靠情感功能,带学生进入可视化、可听化的言语世界。所以说,情趣不仅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还是一种境界,它在于培养学生达到一种有景、有情、有思想的境界。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2)

一、设计“情”境,让爱浓一点,再浓一点

爱,是教育的底色。设计中教师心中藏有爱意和善意,教学方显“情趣”。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借助“情”的魅力唤醒学生心灵,让童声、童心、童趣在教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一个情境、一种氛围皆生动。创设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精心创设的一个环境、一个场合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言语描述创设想象情境、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气氛创设合作情境、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情境等。教学一上《天地人》时,教师带学生读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学生边听故事音频,教师边讲解:盘古很不简单,他将天地(板书:天地)劈开,让世界变得光明和美好。原来天地开辟之初没有人类,是女娲造了人。(板书:人)在神话情境里,学生了解了人们对“天地人”原初的想象、理解和创生。儿童天生热爱故事,而神话因其遥远和神奇,学生格外喜爱和向往。因此,课堂一开始将宇宙和历史打开,让学生实现穿越,将学习的背景无限延展。

我们知道,情境的创设离不开艺术手段。二下第七单元《小毛虫》一课,虽没有奇特曲折的情节,却塑造了一个让人难忘的形象。教学时可以声、画同步,帮助学生领悟“破茧成蝶”的含义。用录音和插图形象、直观吸引学生入境,聚焦在“笨拙爬着”“蝴蝶飞舞”两个段落上。动画中小毛虫缓慢、笨拙地爬着,配上低沉的音乐,学生很容易感受小毛虫的艰难;图片上五彩缤纷的蝴蝶在飞舞,配上轻快的音乐,学生也同样容易感受到小毛虫重生的快乐。这样,以“形象”为手段,以“生趣”求突破,形成浓烈的教学气氛,生趣的学习过程就从感知开始了。

一个手势、一个微笑皆激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冒出“奇思妙想”,把课堂变成充满情趣的学习乐园,激励性评价是重要的催化剂。因为,教与学是师生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活动,一句赞许的评价,一个鼓励的点头,能促进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我们敬爱的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听到一位学生音质悦耳、抑扬顿挫朗读课文,于老师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学生握手,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看来,评价是一种技巧,更为一种欣赏。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那么就会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因势利导碰撞出思维、情感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让理趣与情趣交相辉映。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3)

二、设计“趣”味,让尊重近一些,再近一些

尊重,是教育的一种力量。设计中教师心怀理解和敬意,教学方具“情趣”。在我看来,尊重学生意味着给学生提供适切的语文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合作学习话题的设置,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所在。如果只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而没有在“教什么”上苦思考,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很难有情趣体验的。

学习内容的选择应是童趣的。阅读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需要教师沿着儿童认知规律,合理挖掘、撷取并组合出科学、适宜的“语文学科特色”教学内容,才有可能教出“情趣”。在选择人教版四下 《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我从文体、课型、学生多个角度解读,挖掘整合出“津津有味读故事”“绘声绘色讲故事”“添油加醋写故事”三板块教学内容。“读故事”板块:分角色朗读“被小红狐抢走背包”片段,引导学生发现、感受对话中提示语的丰富与灵活多样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讲故事”板块:小木偶回到了老木匠身边,会怎样向老木匠叙说自己的经历呢?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人称转换,把“读”转化为“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写故事”板块: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是有创意的语用练习,引导学生自觉活用文本语言和句式表达。这些内容的解构和*是以“儿童”与“故事”两者的关系为依据的,用复述再现故事情境,用续写拉长故事情境。教学内容的选择顺文而为、顺心而择。我认为,最合乎学生实际需要的内容就是最好的教学内容、最恰当的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动态的,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生成“预设内容”,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解读生成“生成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是“确定”与“不确定”的和谐统一,在确定中创设不确定,在不确定中达到更高的确定,进而抵达情趣教学的境界。

学习话题的设计应是欢愉的。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提倡的学习形式,而合作学习效率高低取决于学习话题的设置。有效的学习话题能激活学生思维、催发学习动力。二上《小蝌蚪找妈妈》是情节起伏的连环画童话故事,学习话题的设置,首先要扣“学段重点”。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读书。本课我锁定“字词”“朗读”,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小组合作探究,既解决了生字词教学重点,又使学生积累、发展了语言。其次,据“心理特点”设置。合作学习最大的意义是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学会听,还有学会问。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大的心理特点,让课堂生趣盎然,童趣飞扬。我们一起来找找小蝌蚪神奇的成长过程吧!第一步独立默读全文,画出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第二步,四人小组交流,说说发现。第三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互说小蝌蚪变化过程。第四步,引导发现“暗线”的有序表达,描写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都在每一段首句。第五步,借助课后图片讲故事。第六步,查阅资料,合作完成“小蝌蚪成长记”专题小报。以上两“点”的话题设置,既体现了教师遵循语文知识体系的循序性,更体现了教师遵循学生认知的心理发展规律。

情趣教学的基石是尊重。若教师能沿着学生的疑问出发,遵循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那么课堂一定充满生命活力和情趣华彩。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木偶奇遇记教学设计(4)

三、设计“用”场,让有意思多一些,再多一些

有意思,是对幸福学习的一种追求。设计中教师心存童真和童趣,教学方有“情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一堂卓有成效的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动,渐入审美佳境的过程。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将有活力的教学形式和新鲜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切身感受语文学习的“有意思”。

活动形式多样且灵动。语文是实践性课程,情趣源自活动,惟有实践的语文课堂,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课堂,情趣横生的课堂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灵活多样地实践。怎样的实践怎样的情趣,一切皆出乎那时情境、时境、心境。统编二下第四单元的童话文本,要实施高效教学,就要整合资源,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

设计活动一:指向识字的积累活动。从文本语言材料生发,引导学生在童话故事情境里发现字词规律,高效积累,积极实践。如《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生字“肩”,让学生指点身体部位并说肩膀作用。然后出示一组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屁股 、胳膊、肩、手臂、腹部,引导发现月字旁。最后拓展积累胃、肾、脾气、肝肺、大脑、胆子、胸部、脊背、脸颊、腰……这样由一个字到一组词,再到一串词,完成了一类字的教学,从而达成发现、拓展、积累的目的。

设计活动二:指向读写的融合活动。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按时间顺序有序讲故事”。单元前面是四篇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中要求看图编写童话故事,整组编排具有阅读 写话的融合特色,所以设计要从整组角度分步落实。第一课《我是一只小虫子》读读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境理解按时间顺序表达;第二课《枫树上的喜鹊》读读说说,重在调动学生语言积累试着按时间顺序进行表达;第三课《彩色的梦》说说写写,则是让学生按时间顺序练习表达。这样整组单元联动,从阅读与表达的一体性展开教学,立足童话的情境,依托想象的思维,达成按时间顺序有序表达的目标。活动本精彩,情趣无处不在。

思维发展拓展且创新。情趣教学,“情”在丰富、细腻语言的品味,“趣”在思维深刻、灵活的提升。教学中,循着学生的好奇心,引着学生开启思辨探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一定相互依存。“狐狸”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对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评价———狡猾。可是在《狐假虎威》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狐狸有了另样的判断:是聪明也狡猾,是机智也狡诈。这样一个人人熟悉的寓言故事,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动物形象,如何在有意思的情节里做有意义的思维发展的呢?我首先激活故事角色,利用“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等词语,在重点句子中解题意、在字源里寻词义。其次在情境中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狐文化”多元理解在此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借助情节多角度准确看待狐狸,继而引导学生辩证思维看待身边的事情呢?我努力将学生引导在故事情节里和角色感同身受。

片断一:小狐狸回到了家,把事情一五一十讲给妈妈听,狐狸妈妈会说什么?

片断二:老虎回家把这件事情也一五一十讲给兄弟们听,老虎兄弟听后会说什么?从狐狸妈妈的角度,看到的是孩子虎口逃生的机智和勇敢。从老虎兄弟的角度,看到的是被骗后的不满和愤怒。所以,狐狸是机智的,也是狡猾的。这两个情节拓展很有意思,也较为巧妙地训练了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也很有意义。统编教材三下第二单元《狮子和鹿》,设计中依据寓言来教学生读故事和懂道理,依据单元要素把图画意思说清楚进行学习能力训练。教学目标除了读懂课文内容,概括大意,还有创设情境复述故事,而这个情境复述是体现学生思维发展的。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写: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望着溪水里的倒影,它自言自语地说:( )。学生会在括号里填写鹿逃生的过程,更会写出自己的哲学思辨。有意思的教学既是教学的历程,也是儿童成长的过程,因此,它是为了儿童的教学。教学设计要从学情和文本角度出发,经过情境设计,有效运用,最后抵达有意义、有意思的目标。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