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组成要素,正在快速融入各区域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作为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启动实施的“智能教育试验区”之一,通过打造数字新基建、优化数字新治理方式、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打造数字新基建,全力推进智慧化硬件建设助力教师队伍数字素养提升
3年多来,随着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项目深入实施,景宁县以“先进理念引领、教学模式植入、文化交流融合、优质资源共享”为宗旨,以“教育理念重塑、发展路径探索”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教育智能化转型升级。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为重要任务,大胆尝试,推动整体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教育体系重构,着力构建起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生态。
“智安校园”搭建校园安全坚实底座。教育数字化硬件已逐渐成为学校工作的“新触角”,有助于学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和智能,也为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景宁县集中破解远、散、弱等难题,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与开发,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新基建合理布局。
为大力提升校园信息化安防水平,景宁县先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实现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智安校园”建设、全县学校出口带宽达万兆、教育系统无线网络“三个全覆盖”。依托“一键式报警”系统实现重大警情“点对点”快速响应。即使在偏远山区校,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联动可控的智能监控技术也得以全面运用,为校园安全搭建起坚实底座。
“智慧校园”孕育教育教学新生态。近几年,全县连续每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实现所有中小学校拥有录播教室;所有班级教室拥有一体机多媒体;所有中小学校建有综合性新型空间教室;所有城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智能灯光改造;所有学校拥有高品质智能阅读空间。作为景宁高质量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位于红星小学的景宁教育数据中心集体验中心、教共体研修中心于一体,含直播间、巡课平台等基础应用,并集成对接原有教育应用系统,可应用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多个区域。此外,2021年“学校大脑”落地景宁县,先后为7所规范建设学校、700名教师、3414名学生成功解决了学校数字化转型瓶颈。目前,景宁县有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校1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3所、市级智慧校园优质校5所,智慧校园创建率达91%。
优化数字新治理方式,全力推进数字化软件建设大提质为教师数字素养赋能
景宁县聚焦教育数字化,全面强化数据供给、激发数据活力、挖掘数据价值,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魔方”赋能教育资源整合。“教育魔方”是浙江省教育厅主导实施的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程,旨在建成面向全省的教育数据感知、数据共享和数据计算的基础支撑系统。景宁县依托“教育魔方”,实现数据双向流通、横向数据交换共享,为教育整体智治提供数据支撑。已完成28个学校组织、2215名教职工应用激活。依托“教育魔方”接口,成功上架景宁县自建应用69个,对局端办公应用、学校管理应用、其他各类场景应用等带来巨大改变。通过“教育魔方”,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高效构建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
智治应用助力教育管理高效便捷。持续开发教育智治管理服务系统,已上线学生报名一件事、课后托管一件事、心理筛查一件事、学生安全一件事、学生研学一件事等场景应用,努力实现“数据信息多跑路,师生家长少跑腿”。比如,中心幼儿园运用晨检机器人,不到10秒钟便可完成入园儿童每日手部消毒、手口眼卫生状况检查等,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时存储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检测数据,形成阶段性健康报告,守护全园581名儿童健康,晨检效率提高3倍以上,精准度大幅提升。
聚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景宁县构建教师素养发展平台,推进教师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树立教育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教育数字化方法与能力,持续探索数字化支持教学法变革。
以“智慧教育团队”引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建立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保障专人负责推进学校数字化工作,提升校长队伍数字化领导力和执行力。组建学校智慧教育团队,培训校园技术先进骨干力量,支持和服务全县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活动。智慧教育团队践行活动方案入选全国民族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定期邀请省市名师授课讲学,通过分层级、多形式培训指导,赋能全县校长数字化领导力、学科教师数字技术应用实践力提升。积极组建教育数字化互助小组,目前已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7名、省讲师团成员1名、市讲师团成员2名。
以“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推进教师研修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浙江省信息化2.0全员培训工程,分层分类组建“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实战化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全县考核A等学校平均分超全省平均。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数字素养优势,专门组建20个青年教师成长研修站,以新的教师研修模式提供数字化教学示范和体验。项目实施以来,共计开展活动450余次,在省市组织的各类评审评比活动中屡获佳绩,其中景宁县“新锐班”团队在浙江省“新教师成长机制”为主题的教研论坛中交流县域层面助力新教师数字化成长策略。依托青年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教科研骨干“四支队伍”推进全员研修,提升教师人机融合的教学应用能力。
以“全员晒课”实现教师数字素养大实践。连续开展9届教师“全员晒课”活动,形成以年度课改主题为导向,以团队研课为机制,以观点报告、课例呈现、团队答辩为流程,涵盖中小幼所有学科的综合性县本教研模式,被评为浙江省教研工作新亮点。近年来,“全员晒课”更加注重教师数字化实践,其中第六、七、八届聚焦“技术支持”,第九届聚焦“数智支持”,逐步形成“品学课堂”常态化研课新模式,全面展示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师数字化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转化。“晒课”依托“录课”方式,完善“镜面式”课堂反思的研课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技术融合,以钉钉直播、同步课堂等平台,助力教学智慧向乡镇学校辐射推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着眼数字新赋能,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
伴随技术的迭代、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学校对教育教学环境升级的渴望和需求愈加强烈。3年多来,景宁县加快大数据应用与教育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全方位提升育人实效。
智慧课堂有效助力精准教学。2020年,根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统一部署,建立了“精准教学提升试点项目”协同工作机制,成立学校学科教研团队,整体研制“互联网 ”环境下县域精准教学推进计划,构建县域基于技术的精准教学推进策略和实施模式。比如:县教学质量监测平台通过数据后台收集全县教学数据,累计完成189624人次科目考试数据记录。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诊断、改进建议4个环节,形成学业报告,精准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全县各校采用学科网题库 阅卷系统,学科网题库系统日更新题量超1.5万个,试题总量超1600万个,题目已准确关联到各个知识点,教师可依托题库实现高效出卷,同时还可进行多维度个性化的学情分析,微观层面可以精准掌握每个学生某块知识掌握情况,宏观层面可以研判全校和全县教学质量。作为浙江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景宁民族中学积极探索“教与学行为分析”智能化教室建设,着眼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高效率、高精准度实时捕捉师生课堂行为。智能终端通过跟踪摄像头、音频录制端口等,快速捕获大量数据,形成一份精准的“教与学课堂分析报告”,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行为养成、规范教师课堂行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法宝。
“互联网 教育”共同体高效联动。智慧课堂增强了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了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全县开展“城乡携手·同步课堂”扩面行动,实现乡村学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步课堂教学环境覆盖率达100%,县内结对帮扶率达100%。2022年以来,与浙江海盐县、上虞区组建跨地区教共体,完成师徒结对108人,同步课堂122节,集体教研116节,建立名师工作室24个,支教活动22人次,学生线下交流活动11次,参与学生达2600余人次。比如,距离县城50余公里的九龙乡中心学校,是一所“边陲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该校的“九龙鱼灯”非遗特色课程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近年来,在教共体和智能化教育建设双重赋能下,九龙乡中心学校通过直播课程等方式,连线杭州等地优质学校专业教师,利用“远程讲师 本校助教”的模式,将备课、上课、评价等环节搬到线上,让乡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高品质课程,为“九龙鱼灯”非遗特色课程带来新活力。
“人工智能 创客教育”助力创新。出台《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根据“县域统筹、一校一品”的思路,按照“有课程计划、有师资团队、有活动展示”要求,鼓励学校大胆尝试推进“人工智能 创客教育”。在位于县城南郊的鹤溪小学,劳动实训基地搭乘智能化教育东风,气象观测站实现对风速、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一系列数据的全天候监测,为农业种植提供精准服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农业科技的魅力与价值。在民族中学,“AI小创客”人工智能创新活动定期举行。依托创客教室资源,利用各种传感器、电子元件和编程工具,学生能够完成简易装置制作,例如实现通过语音识别回应指令、通过图像识别颜色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还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的运作机制和图像识别等基本概念,迅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加快教育数字化发展,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难题、补齐民族地区教育短板的紧迫任务,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途径。
(作者翁志鸿,系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2期
作者:翁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