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也许是孩童们最早认识的唐代诗人,当初的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只知道朗朗上口的《咏鹅》作者是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少儿启蒙诵读的古诗,也是多数8090后人生遇见的第一首古诗,为何能够成为历久弥新的少儿经典呢?
概因骆宾王此诗通俗易懂,注重描写鹅的形态,而没有过多哲理思考,便于少儿读懂和理解;
其次骆宾王是七岁写诗的少年天才,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很励志。人家七岁就能作诗了,我才刚识字呢,有什么借口偷懒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骆宾王是作为榜样存在的。
骆宾王塑像
骆宾王《咏鹅》是限定命题骆宾王的名字来源于《易经》“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国家大治的光辉景象,适宜以宾客(明白识礼之人)的身份入朝辅佐君王。
骆宾王虽出身寒门,其父母仍对他抱有厚望,自个儿也很争气,七岁就能写诗,时人称之为“神童”,还好不是“方仲永”。
那年春天7岁的骆宾王跟随父母住在浙江义乌县的小村子里,某天家里来了个客人,是父亲的好友。骆宾王跟随父亲陪着客人在村子里四处看风景,偶然来到村口的池塘处。
客人很早就听说骆宾王聪明伶俐,有心试探,瞧见池塘边游过一群白鹅转头就对骆宾王说:“早就听闻贤侄聪慧过人,今日不妨以“鹅”为题作首诗如何?”
骆宾王看见白鹅也很欢喜,稍加思索便作出了这首经典短诗,未曾料到这短短18字流传千百年后成了少儿启蒙必读经典呢!
“鹅,鹅,鹅”反复吟咏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节奏与鹅所发出的叫声有些雷同,那么鹅是怎么鸣叫的呢?
“曲项向天歌”,努力伸长的脖子弯曲着朝向天空放声歌唱,声音高亢嘹亮;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视线往下看,清澈见底的池塘上,白鹅洁白的羽毛静静漂浮着,红色的脚掌如同船桨般在水面上划动着前行。
“白”与“绿”相互映衬,鲜艳明亮;“红掌”与“清波”配合默契,十分耀眼;“浮”在水面是静态,“拨”动水花是动态,动静结合,画面鲜活。
这首《咏鹅》在色彩搭配、动静相宜、形态描写上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又不用过多解读其深度,恰恰符合幼儿启蒙的需求,这才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童诗,口口相传,经久不衰。
我是,闲来读诗,偶有所感,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