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05:57:21

导语:骆宾王(约638年—684年),字观光,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出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七岁就能写诗,被称为“神童”。

骆宾王曾经担任过道王李元庆的幕僚,历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临海县丞等职。他多次上书直言进谏,得罪了武则天,入狱受刑。

后来,骆宾王参与了徐敬业的反武之乱,起草了《讨武曌檄》,激烈抨击武则天的罪恶。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逃亡不知所终,有说他被*,有说他投江自尽,有说他剃发为僧。

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1)

第一首《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诗人在七岁时写的一首咏物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诗中运用了拟人、对比、反复等手法,使鹅的形象和情态跃然纸上。

诗歌的结构也十分紧凑,上两句写鹅在陆地上高歌,下两句写鹅在水中游泳,形成了一个对偶的美感。

诗歌还巧妙地利用了色彩的对比,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增强了视觉效果。

这首诗虽然简单朴素,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力。

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2)

第二首《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写于诗人因上疏直谏而被诬陷入狱的时期。

这首诗借用秋蝉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在囚禁中的悲哀、愤慨和高洁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兴、对偶、双关等手法,语言简洁而富有音韵美,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效果。

诗的第一联写了诗人听到秋蝉的鸣声,引发了他对故乡和自由的思念。

西陆是指秋天,南冠是指楚国的冠服,这里是指囚徒。客思深一作客思侵,意思是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很深,也很痛苦。

这两句用对偶的形式,以蝉声为起兴,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

诗的第二联写了诗人看到蝉影,感到自己的白发和衰老。

玄鬓是指黑色的头发,这里是指蝉儿。白头吟是指卓文君为了表达对司马相如的爱情而作的《白头吟》,这里是指骆宾王自己所作的《白头吟》。

不堪一作那堪,意思是无法忍受。这两句用比兴和双关的手法,以蝉影为比兴,以白头吟为双关,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的伤感凄恻之情。

诗的第三联写了秋蝉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高飞高唱,但却不被人理解和赞赏。

露重飞难进是指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

风多响易沉是指寒风瑟瑟,轻易地把蝉儿的鸣唱淹没。

这两句用对偶和排比的手法,描写了秋蝉居高食洁、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品格。

诗的第四联写了诗人对自己清白无辜却遭冤屈和迫害的悲愤和无奈。

无人信高洁是指没有人相信秋蝉和自己都是清廉高洁的。谁为表予心是指没有人能为秋蝉和自己表达真实的心意。

这两句用反问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品性高洁却不被了解重用,反被诬陷入狱的沉痛悲愤之情。

《在狱咏蝉》是一首咏物抒情诗,通过借物言志、寓情于物、物我交融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贞不渝、忧国忧民、报国报恩的高尚情操和气节。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中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文人遭难的历史背景。

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3)

第三首《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用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的第一句“此地别燕丹”,写出了送别的地点和对象。

此地指的是易水,燕丹指的是燕国太子丹,他曾经派遣荆轲刺*秦王,以图挽救燕国的危亡。

荆轲在易水边与燕丹告别,壮烈牺牲,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诗人在此地送别友人,自然想起了这个故事,从而引出了下文。

诗的第二句“壮士发冲冠”,写出了送别的气氛和心情。壮士指的是荆轲,他是一个意气风发、勇敢无畏的刺客。

发冲冠是形容他极度愤怒和悲哀的神态,因为他要去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友和同胞。

冲冠是一种古代男子的帽子,发冲冠就是头发直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这是一个非常生动和夸张的比喻,表现了荆轲的慷慨悲歌和壮志难酬。

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悲壮和激昂的情绪,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和钦佩。

诗的第三句“昔时人已没”,写出了送别的感慨和遗憾。

昔时人指的是荆轲等古代英雄,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和美名。

已没就是已经死去或消失了。诗人用这一句来回顾历史,感叹英雄已逝,时代已变。

诗的第四句“今日水犹寒”,写出了送别的寓意和寄托。

今日水指的是易水,犹寒就是还是寒冷。这一句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昔今之别,表明虽然时光流逝,但易水依旧寒冷,没有因为英雄的牺牲而有所改变。

这里也有拟人和象征的意味,易水寒冷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隐喻,表示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朝政腐败、君主昏庸等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友人,无法不感到心寒和忧虑。

同时,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他想要像荆轲一样为国为民做些事情,改变现状,但却受到了压制和迫害,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是一首以古讽今、以史喻人的佳作,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忧患意识,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

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4)

第四首《在军登城楼》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在军登城楼》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绝句,写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当时骆宾王参与了李敬业的反武则天的起义,登上了广陵城楼,抒发了自己的壮志和忧愤。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

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

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

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示肯定之意。诗人身穿戎衣,准备战斗,期待着平定了天下之日。

第四句诗“歌舞入长安”,“歌舞”是载歌载舞之意,表示欢庆胜利的喜悦。

“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文化中心和政治中枢。诗人渴望着能够恢复唐室正统,重返长安之地。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忠贞不渝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坚定信念。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对称工整,音律和谐流畅。

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切入点,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大义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种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骆宾王最好的四首诗,骆宾王有名的十首诗全部显示(5)

总结:骆宾王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雄壮,词采华丽,音节优美。他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有《帝京篇》《畴昔篇》等。他也写过不少五言律诗和绝句,如《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等。他的诗歌对革新初唐的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有重要影响。

骆宾王的骈文也有一定成就,如《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等。他的骈文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和激越昂扬的艺术风格。

骆宾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勇气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