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因为一个契机了解到一些真相,悟到一些从来没有发现的秘密。而我发现自己读书效率的这个契机来自于离开原来的公司将近2年的时间,因为涉及到跨行业,所有的知识都需要从头学起,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保险专业小白。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所以就会再次大量地读书、听书(之前我也一直有读书和报课学习的习惯,没有停止过学习),希望让自己得到实质性地进步和提升。
基本每一年的阅读量在30多本,听书量在 100 ,我的记录本上每次增加一本书,都会很开心,看书的时候我也会非常享受于那个过程的体验,因为我真的感到自己获取了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提升了认知,那么接下来 我就会慢慢发生改变了。
可是到了现实中,就会被啪啪打脸,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我并没有办法将之前读过的内容,整合输出什么有逻辑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也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深度思考和实践中的应用,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
2021年底,我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读书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做一个彻底地调整,不然每天浪费时间来刷书,只能是对自己时间填补的一种聊以自慰。
于是,翻阅了小红书很多的读书博主,我找到了一个自己的差距--不提问题,不写读书笔记。
就这样,我开始了认真地写读书笔记的路程,不是简简单单地摘抄金句,而是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案例和下一步的修正方向。
为什么读过的*不住,用不出来呢?
今天从古典老师的课程里学习到,其实我们读书是有6个层次和阶段的,可以对照一下这张图片,看看自己处在哪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刷书",对于书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那些只不过是一个个字码(data)而已,所以这个阶段看书和没有看过不存在太大的区别。
第二个阶段是能读懂阶段,书中的内容变成了我们获取到的一些信息,但是他们相互之间没有产生任何的联系,都是孤立存在的,这样的信息留存率就会非常低,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读书之后记不住的一个很普遍的情况。
第三个阶段,是我们读过的内容和原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已有的体验发生了链接,就如同有了一个个的小钩子一样,这个时候我们获取的就可以称为是"知识"了。
能够走到这一步,也是很多读书人的体验,会联想到自己的现实经历,很受启发,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合上书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于是,过段时间,这些知识也会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无法进行提取了。
第四个阶段,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你读着读着,突然有一天顿悟的感觉,一下子想通了之前的一个问题,有一种灵光乍现、洞见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输出去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进行输出,可以是文字的输出,也可以是与人分享去输出。
你可以理解为拿答案去换答案,这个输出的过程,就会再次强化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把它真正地变成自己信手拈来的东西。
第五个阶段,是不仅仅头脑中两点之间的联结,逐渐会形成多点之间的链接,你会感到自己似乎全通了(这个时候其实也还没有完全通),在一个大范围内汇聚出来一种"智慧",这个阶段其实就已经可以将我们链接的这个多点形成的智慧,写成关于某一个主题一本书的规模了。
第六个阶段,就是那种"击穿"的状态,过去所有关于某一个问题的点被全部涵盖形成了一个知识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最最凝练的概念,然后针对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展开全方面的论述和解释。比如像《原则》、《人类简史》这样的大部头。
回头看自己,顶多走到第三阶段就止步不前了,怪不得看了很多书,依然记不住,用不出来。原来根本没有太多的 链接和输出,交流,再去打磨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体悟,分享的过程中碰撞出更深层次的火花。
可能我们会觉得头脑中的知识是像思维导图一样规则排列的,但是其实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实际的排列是这样的 。
所以我们读书和学习的过程,就是让这些散落的知识点形成越来越多的链接,这个知识就会越被强化和夯实,越成为我们可以随时拿出来用的武器。
我们一定不要把读书等同于知识,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更多地需要"功利性"地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学到的东西再反过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读书,以消除不确定性为目的的读书,更能让我们在读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2022年,一起给自己的读书做一点不一样的改进吧,放慢节奏,学会深度思考,打开思路,寻找一切机会去输出,强化内容的留存。
分享知识的同时,也去获取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愿你我都可以成为彼此读书路上的催化剂,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拥有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