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慕名来到某个经典景区,做个剪刀手发到朋友圈,然后就完事了。至于说景点的历史掌故、人文内涵,真的很在意吗?现在的旅游,完全成为了没有灵魂的打卡。我来过此,我也算征服此,其实只不过花掉的或多或少的金钱,多年后只记得一个地标。
其实,很多年之前,余秋雨教授也是如此。那时候的他,并不比我们高明太多,直到遇到一位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这位教授虽然年纪很老,却依然青春焕发地游历了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那个年代,这种游历不仅对于美国人是一个神秘之旅,就连绝大部分中国人也是不可思议的。
也就是这位教授的启发,余秋雨在不惑之年辞去一切职务,只为完成这段注定要走的旅程。要知道,余秋雨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他获誉无数,在此之前甚至得到过升任几个省部级职位的征询。然而,他毅然递交了23次辞职信,连挂职和荣誉职位统统舍弃。
这样不可思议的选择,也许在历史上还有人做出过,但相信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他如同苦行僧一样,孤身从西北高原开始,考察了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文化遗址。由此,《文化苦旅》石破天惊诞生,成为了“印刷量最大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如果没有这部书,也许余秋雨先生只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官员,也许就会少了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华文作家。
《文化苦旅》所斩获的奖励和成就是数不过来的,它甚至在台湾地区就重印了11次,并席卷新加坡等华人地区。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小珏认为有几点重要原因。
顾名思义,这段旅程并不是甜蜜的回忆,而是“苦旅”。成年人的世界中,各种滋味中只有苦味才是永恒的经典,比如咖啡,比如茶。只有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才能让这部书具有厚重的底蕴,才可以叫板当代世界文化优秀作品。比如在莫高窟想起王圆篆这个“敦煌石窟的罪人”,他想到的是一个人的错误,也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其次,《文化苦旅》的思想层次很深,蕴含着作者厚重的反思。一般的散文,仅仅是阐述一个观点,游记形式的散文,大多数更只是停留在风景、人物、风俗上的描写介绍。余秋雨的一篇篇散文,都是多角度在思考文化、历史,向深层次追索人性。他在《洞庭一角》追寻范仲淹的足迹,阐发了对“贬官文化”的思索,发出了如此感叹:
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在行文的手法上,《文化苦旅》不追求文笔的卖弄,不堆砌华丽的辞藻。它浅白易懂,平淡流畅,如同讲述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蕴含无限美感,蕴含无限诗意,有一种独特的余式散文风格。
当代散文走到今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余秋雨的影响。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风靡全国的书籍,这不仅是小珏在推荐,它也被选为全国中学推荐次数最多的课外读物,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书关于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文人的集体痛苦感,才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现在,今日头条联合磨铁图书,联手推出“余秋雨定稿合集”。这套《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花费一年时间亲自修订,甚至还增加了“秋雨注”,让我们更懂大师情怀。原价52元的《文化苦旅》,现在平台推广价仅为31.2元包邮,喜欢的还可以购买合集,包括《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四本,原价208元,推广价为124.8元包邮,再也找不到性价比这么高的了,链接奉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