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会的故事概括20字,渑池之会的典故2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2 15:31:54

秋临豫西,山川斑斓。

渑池的历史文化底色亦如这多彩秋色。

渑池之会的故事概括20字,渑池之会的典故20字(1)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之所谓渑池,就是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成语“渑池之会”即出自此次会盟。会盟台也成为渑池一景,明代才子戴珙留下一首《盟台夕照》:

赵去秦亡岁月长,

盟台空自委斜阳。

高堆影倒暮山紫,

虚址光回秋草黄。

归鸟争巢喧雉堞,

牧童横笛下牛羊。

英雄一代知何处,

怀古令人空断肠。

如今,会盟台基东侧有一通四方形的石碑,立于水泥筑成的台基之上,碑上刻有隶书的“古秦赵会盟台”6个大字,为近代关中著名金石家、书法家寇遐手书。碑体已轻微风化剥蚀,与旁边的新绿相映颇显岁月沧桑。石碑的背面有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卫立煌1941年重修秦赵会盟台时撰写的碑文,时值国难当头,碑文历经风吹雨淋,依稀可辨的字迹仍散发出忠勇报国之敬:“相如于斯时也,不为利诱,不为威屈,折冲樽俎,以保疆邑,其智勇兼备,忠诚为国,诚足馨香百世”。

展现这些遗存的会盟台,是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原存遗址的基础上修建的。

话渑池不能不说仰韶文化。

仰韶村属于渑池县仰韶镇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10公里,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

渑池之会的故事概括20字,渑池之会的典故20字(2)

100年前,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就是在这里发现古人类遗址,其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村遗址为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篇章中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规范化基础,起到了先河作用。

仰韶村遗址是中国田野考古学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圣地。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蚌器,最为大众熟悉的就是绘有精美花纹图案的泥红“彩陶”。

今年6月底,备受关注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正式对外开放。公园以重点保护范围为基础,以文物保护核心区为重点,规划总面积189.89公顷(2800多亩),分为遗址及文物保护展示、博物馆及管理服务、考古预留、农业景观、文化旅游服务、生态景观等六大功能区,结合仰韶村遗址的性质和现场实际情况,围绕遗址“考古圣地”的特性,突出了纪念性;根据遗址所在地的环境特点,诠释了“郊野性”;按照文化主题公园的功能,强调了“公共性”。

渑池之会的故事概括20字,渑池之会的典故20字(3)

漫步遗址公园,一面雕塑墙前的一组六人雕塑,还原了百年前考古发掘的现场。专家介绍说,被称为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先驱的袁复礼,自始至终参加了当年安特生在仰韶遗址的发掘。

仰韶村遗址从1921年到1981年共进行了三次发掘,第一次发掘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第二次发掘是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第三次发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三次发掘,恰巧都是相隔30年,追寻人类古迹的脚步踏上了时代向新的节拍。

始于2020年的第四次发掘,与六人雕塑,一动一静,延展着仰韶文化的纵深,也呈现着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包容。

当地人会说,品味文武渑池,还少不了喝仰韶酒。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志坚)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志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