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东汉陈蕃,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大多数人恐怕只知道他是一个一屋不扫还想扫天下的、眼高于顶的少年。至于陈蕃当过什么官,做过哪些事,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就不甚了了了吧。这一回,我们就看看这位陈蕃,究竟可不可以扫除天下。
陈蕃字仲举,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人。祖父做过河东郡(山西省夏县)太守。
陈蕃十五岁时,独居一室,不爱打扫卫生,室内外乱八七糟,自己还挺美。有一次,他老爹的一个朋友薛勤来访,看到陈蕃住所脏乱,就对他说,小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好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哪能只顾自己一室呢(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发现这个少年有澄清天下之志,心中惊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衣赐履说:大家是否发现,这一段和我们中学课本上讲的不一样诶!此处,这位薛大爷对陈蕃十分惊讶,十分赞叹,觉得这孩子不是一般人。但中学课文中说,薛大爷一听这孩子满嘴跑火车,一点不懂脚踏实地的道理,立即怼了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同一件事,两个版本,意思完全相反。这就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看似有理,其实是以讹传讹的产物。
陈蕃长大之后,在郡里当干部,后来被举为孝廉,当了郎中,到宫里当干部。陈蕃性格比较直,经常给领导提个意见唔的,官路并不顺利。直到李固当太尉(公元144年至146年任太尉),对陈蕃很看重,任他为议郎,再升为乐安郡(山东省高青县东南)太守。郡里有个以孝道闻名的人,叫赵宣。此君“孝顺”到令人咂舌的地步。一般来说,父母去世后,儿子守丧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五个月)以表达哀思。但这位赵宣,葬亲之后,不闭墓道,就跟里面住着,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想来墓道中的哀思浓度得53度以上。老赵服丧时间,打破了东汉朝的纪录,乡邑全都称赞,州郡也好几次礼请他。郡里有干部把老赵推荐给陈蕃,见面之后,陈蕃问及赵宣的老婆娃娃,发现他确实在墓道里住了二十多年,而且五个儿女,全都在居丧期间生的。
陈蕃大怒,说:
圣人制礼,有品行道德的人,都得遵守,不肖的人,也应该努力做到。祭祀,本不须次数太多,次数太多,就会心烦,心存烦感,祭祀怎能心诚!你虽然睡在墓中,但在墓中养儿育女,欺世盗名,迷惑大众,污辱鬼神,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治了赵宣的罪。
【守丧这种制度,实在是@#¥%……】
衣赐履说:儒家的“三年之丧”,大约是指,当爹娘去世后,儿子要哀悼三年,要不断哭泣,不能吃干饭,只能吃稀粥;不能睡床,只能睡在地面的草席上;不能用枕头,头下只能枕土块;不能穿普通衣服,只能穿特制的麻质孝服,当然,更不能有性生活,等等。这位赵宣,号称守丧二十多年,目的是以孝行入仕。大功方要告成,竟然碰到陈蕃,算他倒霉。
陈蕃说得好,祭祀,本不须次数太多,次数太多,就会心烦,心存烦感,那祭祀一定心不诚。这话,值得我们深思。
两汉时期,科举制度还没有发明,当官主要靠别人举荐,孝和廉是两个主要的途径。孝这种东西,当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准之后,就会产生很多沽名钓誉之徒,其他的本事没有,但只要孝,就可以做官。那么,就可能出现各种奇葩。典型产生之后,轻易不会被否掉。地方官和典型是一种共生关系:典型的存在为地方官的政绩加分;地方官保护典型的利益。赵宣生了五个儿子,地方官难道不知道吗?只是不去戳破罢了。
大约在公元150年,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一件私事。陈蕃拒绝与送信的见面,送信的就假冒他人求见陈蕃,陈蕃大怒,把送信的鞭死了,因此被贬为修武县(河南省获嘉县)县令。稍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回到了朝廷。
衣赐履说:动不动就看到正直的官员把一些所谓的“坏蛋”直接打死,实在不知道汉律是怎么规定的。实际上,陈蕃这样的人是相对正派的,如果他们可以因为“假冒他人求见”就打死人,那些所谓的“坏人”想要滥*无辜,岂不是易如反掌?
陈蕃爱提意见的毛病一直没改,不断说桓帝刘志这不对那不对,刘志烦了,就把他外放到豫章郡当太守。
【老陈同志,一身正气!】
大约在公元159年,大将军梁冀被诛*之后,刘志征召陈蕃,任命为尚书令,后改任为大鸿胪。这时,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没过多久,桓帝又把他召过来当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详见拙文《》)。
衣赐履说:公元159年,八月,刘志诛*梁冀,当时的尚书令是尹勋。紧接着李云上书,刘志要诛*李云,陈蕃却以大鸿胪的身份劝谏,如果《通鉴》上没有记错,陈蕃任尚书令也就两三个月时间。但我倾向于认为,陈蕃任尚书令应该在公元150年代中期,做了好几年才对。
那么,像陈蕃这样的人,桓帝刘志为什么要用他呢?我个人认为,除了士大夫集团本身对陈蕃的保荐之外,刘志本人可能需要陈蕃,前面我们讲过,刘志也是玩权术的高手,梁冀在的时候,用陈蕃这样的人对抗梁冀;梁冀死了之后,用陈蕃这样的人制衡太监,刘志把握地非常好。
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陈蕃一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都是成群结队的,独立的存在,是无法在官场上生存的。
当时封爵赏赐超过制度,皇宫内美女达到数千人,陈蕃于是上书劝谏说:
封国的诸侯就如同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拱卫着帝王。高祖曾经与群臣约定,非有功不得封侯。然而,我听说,皇上追念河南尹邓万世的老爹邓遵的微小功劳,而赐封邓万世为侯,并重新恢复尚书令黄隽祖先已经断绝的封爵。对亲近的人,不按照正常的制度授予食邑,对左右随从,没有功劳而给他们赏赐,甚至一家之内,封侯的有一大堆。正因为此,天象失常,阴阳错乱,稼禾不熟,百姓贫苦。我也知道,爵位已封,再说啥也没用了,只希望陛下到此为止,不要再乱封了。另外,皇宫中的美女太多了,好几千人啊,她们吃的是肉,穿的是绫罗绸缎,用的是胭脂粉黛,每年花在她们身上的费用无法计算。民间有谚语说,偷盗不经过五女之门。是因为女儿多,这家肯定贫穷,连盗贼都不愿光顾这样的家庭。如今后宫有这么多美女,难道国家不会贫穷吗?还有,皇上应该下诏把选举人才这类事交给尚书、三公办理,使奖赏处罚,各有主管,如此则幸甚!
【刘志的后宫,有五六千个啊!】
陈蕃的意见,刘志采纳了不少,放出宫女五百人,只赐封尚书令黄隽为关内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衣赐履说:有几个地方需要说明,第一,邓遵是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的孙子。刘志封邓遵的儿子邓万世,一定不是因为邓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志跟邓万世是老朋友,刘志在登上帝位之前,就经常跟邓万世耍;二是本年刚立邓猛为皇后,封邓家兄弟为侯,是个必然的事儿,可参详拙文《》。第二,此时,刘志是把干部任免权(选举)都收在自己手里的,尚书、三公,毛线权力都没有,谁替刘志具体办事儿?只能是太监。因此,史书多有记录太监的亲朋宾客在各地当官。第三,在陈蕃的年代,妇女地位实在不高啊,谁家闺女多,谁家肯定实现不了小康,呵呵。
自从陈蕃做了光禄勋,他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掌官吏选举,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丝毫不向权贵偏袒,得罪了一票豪门子弟,于是,对陈蕃的诬陷控告满天飞,终于获罪罢官。
衣赐履说:上一段陈蕃建议刘志,把选举权还给三公、尚书(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这一段,突然陈蕃和黄琬两人掌管选举(共典选举)。黄琬是前司徒黄琼的孙子,生于公元140年,本年二十岁左右,陈蕃已经六十余岁,两人竟然是选举拍档,略显古怪。
不久,陈蕃又做了尚书仆射、太中大夫,公元165年,接替杨秉(杨修的曾祖父)为太尉。
这一时期,士大夫集团与太监集团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大量太监集团党羽任地方高官,其中很多人都有不法行为,士大夫集团抓住机会,就对那些违法乱纪之辈加以诛*。太监集团施以反制,向桓帝刘志告状,也抓了一批士大夫官员(可参详拙文《》)。
陈蕃不断上书加以营救,效果不甚理想。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司隶校尉李膺等人被关进监狱受审(可参详拙文《》)。陈蕃上书劝谏说: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信赖辅佐大臣;亡国之君,不愿听大臣的直话(这话太讨厌了,呵呵)。商汤、周武王的兴起,是因为有伊尹、吕望这样的贤臣;夏桀、商纣的昏乱,以致灭亡,是因为诛*忠良。由此说来,君王是元首,臣子是股肱,是开创盛世还是造成危局,都是君臣合力的结果。我见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人刚正清白,甘愿为国献身。他们因为忠直,违反了皇上的意旨,遭到拷打审讯,有的被禁锢隔绝,有的甚至身死、流放。堵住天下人的嘴,使全社会的人成为聋子瞎子,这与暴秦之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这话太狠了,真为老陈担心啊)?从前周武王灭了商朝,在商朝忠臣的家门树立标志,为他们修筑坟墓,作为对忠臣的表彰。而皇上您执掌朝政,上来就诛*贤明忠诚的大臣,对待忠正君子如此刻薄,对待谄媚小人多么优渥(桓帝如果不*老陈,那桓帝就算得上是贤君了,连我都看不下去了)!谗谄之人,巧言如簧,似乎说得实在,使听的人迷惑,看的人迷糊。究竟是吉是凶,在于如何识别善恶;成败的关键,在于听取什么样的建言。人君,统天地之大政,秉四海之纲纪,一举一动不可违背先圣的法度,一进一退不可背离道德规矩。一句错话,就会扰乱天下,更何况把清白之人投入大狱,把无辜之人诛*于街市呢!现在,青州、徐州闹旱灾,五谷不收,百姓背井离乡,食不裹腹。然而宫女塞满后宫,国家财富被她们耗费干净,外戚私门,贪财受贿。春秋末期,周朝的德泽衰微,几十年间没有见到什么灾异,这是因为上天已经抛弃了周朝。现在,上天对于汉朝尚有眷顾,所以屡屡降下灾异,这是要启发开悟皇上哩!除妖去孽,全在皇上您修养德行。臣居三公之位,忧责深重,不敢尸位素餐,贪生保命,坐观兴亡。我的建议如蒙采纳,皇上您即使*了我,身首异处,我也不以为恨。
桓帝刘志终于受不了老陈同志了,找个借口说陈蕃选用的人才不适当,把老陈给免了。
衣赐履说:讲真,如果陈蕃直言若此,那是真要为他捏一把汗啊!但刘志只不过免了他的职,我个人感觉,桓帝刘志,心胸真是宽大。就冲这一点,我对这位著名的昏君,真的是心存好感。
公元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刘志去世,没有儿子,解渎亭侯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皇后窦妙升格为太后,执掌朝政。
公元168年,正月三日,窦太后任命老爹窦武为大将军,前太尉陈蕃为太傅。窦武、陈蕃,以及司徒胡广,共同主管宫廷机要(参录尚书事)。
【诸位施主,老纳开始扫天下了】
衣赐履说:窦太后用陈蕃,与桓帝刘志用陈蕃,出发点完全不同。公元165年,刘志废掉邓皇后,打算立一个民间出身的女子田圣为皇后,陈蕃坚决反对,与其他一些大臣一起,力挺世家出身的窦妙,刘志无奈,虽然不喜欢窦妙,但还是立了她为皇后。如今,窦太后开始报恩了。也就是说,陈蕃东山再起,与他能不能干,正不正直,关系不大。
此后,陈蕃认为自己的政治主张终于可以实行了,于是,联合窦武,磨刀霍霍向太监,终于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使士大夫集团遭受了两汉四百年间最大的一次屠*。
我们到时再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