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1:52:40

读过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总有一种心被净化的感觉。

说起沈石溪,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其实一开始我也不认识,直到无意中看到一篇他的文章,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才开始慢慢去了解。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1)

沈石溪

更难得的是,读者给他的小说评分基本都在8.5左右。

最开始读他的一篇文章叫《斑羚飞渡》,记忆里这篇文章学生时代学过,连内容讲的是什么我还依稀记得:一群羚羊被猎人逼到悬崖上,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年老体弱者保存幼小年轻者的方法来保证种族的延续,那一道道毅然决然消失在美丽彩虹之后的背影,可歌可泣……

后来又陆续读到了一些其他的文章,也得益于数据时代的分析算法,自从我看了沈石溪的几篇文章后,系统认为我对这类文章偏好,给我推荐的都是沈石溪的小说,我也就顺其自然挨个读下去。

巧合的是,我读到的都是关于动物类的小说,比如前面提到的《斑羚飞渡》,还有《红奶羊》、《残狼灰满》、《兵猴传奇》等等,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沈石溪出名的作品基本都是关于动物的。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2)

沈石溪动物小说

他用细腻而独到的眼光、丰满而有力的笔锋,将我们平时只是粗略认识的动物世界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每个动物个体和群体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情,在他的笔下,读者看到的完全不是只会叫唤不会说话的动物,而是和我们人一样,甚至比我们更懂生活和情感的生命。

每个生命,都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礼物。

融合真实的生活经历,使得作品完全立于现实的基础上

读完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文章里面的描写每一个背景、动物的每个习性动作,都显得非常真实,即使是没见过那些动物和场景的人,也会有些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什么他的描写都显得这么真实生动?其实翻下沈石溪的人生经历就知道,之所以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刻画,是因为他曾经真实地经历过。

沈石溪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和上一辈的老人一样,经历过落后、贫穷,吃过苦;同样的,自然也经历过在山水田野的大自然中打滚摸爬,这给了他了解大自然的基础,也养成了他对于动物的喜爱。

后来的一次去云南的插队落户的机会,让他对于动物世界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当时他不到17岁,恰好赶上政府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可去的地方有几个可以选择,但问及沈石溪的意愿地区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云南,理由是:云南是动物王国。

他也如愿以偿地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在这里,他跟着当地傣族人家,不仅可以时时徜徉在葱翠的原始森林中,闲暇之余还能听老猎人对野生世界的讲解,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正是这一次经历,为他之后的动物小说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在之后的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之前经历的影子。比如他的小说集《狼世界》中的几个短篇,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恩恩怨怨,就是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为写作背景的;在《我们一起走,迪克》中,讲述了一位到边疆插队的女知青,为了返城,抛孩子,而后孩子长大后,双目失明,在一条无家可归的狗的帮助下到昆明寻找母亲,其中也是以云南和插队下乡为背景,动物主角则选择了自己曾一度喜爱并真实养过的狗。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3)

小狗

在《兵猴传奇》之《梅里山鹰》中,作者融入了自己对于鸟类的了解

梅里山鹰喙形大致分四类:圆弧状、尖弧状、尖锥状和鱼钩状,最次是圆弧状,最佳是鱼钩状;喙色也大致分四类:土黄、杏黄、金黄和金蓝,下品是土黄,上品是金蓝,依次排序。事实上,鹰的喙形、喙色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而且也是与其身体状况和狩猎能力密切相关的。圆弧嘴,难饱胃;尖弧嘴,食杂碎;尖锥嘴,吃鸡腿;鱼钩嘴,啄兔崽。喙土黄,病慌慌;喙杏黄,跳蚤狂;喙金黄,体健康;喙金蓝,子孙壮。金蓝色鱼钩嘴,无疑就是鹰中的极品了。

借助于这样的一个基础,使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读起来真实可信。

善于用环境细节描写作映衬

几乎在他的每一篇动物小说中,沈石溪都习惯花不少的笔墨来描写故事将要发生场景的环境特点,尤其是偏好在描写动物故事时不时加入环境元素来衬托,用以推进故事的发展,或者突出主体的形象或内心情感。

在《红奶羊》一文中,作者多处采用环境映衬的手法来进行描写。如开篇叙述黑狼为了捕猎将自己隐藏起来时,多有用环境描写来突出狼的狡猾谨慎

它把自己黑色的身体蜷伏在一棵被球状闪电灼焦的枯树背后。

树林里晨雾缭绕,还刮起了轻柔的东南风。

这里借用环境的细节,从侧面体现了狼的谨慎狡猾。如“灼焦的枯树”体现出狼选取隐藏地点的谨慎,让身体与黑色的景物融为一色,不容易被发现;又用“晨雾缭绕”、“轻柔的东南风”来体现狼对于捕猎时机选择的谨慎狡猾,选取最有利的天时地利来保证捕猎时能一击即中。

又如

茜露儿整整跑了一天一夜。翌日,东方天际显出鱼肚白时,它已站在日思夜想的神羊峰前。玫瑰色的朝霞笼罩在酷似羊形的石峰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被涂抹上一层嫣红的色彩,远远望去,活像一头健壮的喀纳斯红崖羊。

在这段中,作者用不少笔墨来描绘黑夜过去、黎明到来时的神羊峰的美丽景象。“黎明”,本就代表着希望光明,这里用黎明的曙光来衬托母羊茜露儿从狼身边死里逃生的庆幸,又用美丽的朝霞来表达茜露儿劫后余生的愉快心情,再用形状酷似健壮的喀纳斯红崖公羊的神羊峰来表达茜露儿内心对于勇敢无畏的向往,同时也为茜露儿后面变得勇敢和坚持向着险峻的神羊峰攀登埋下伏笔,可谓用一景起到了多重作用。

在《斑羚飞渡》中更是将这种环境衬托用到极致。

首先是对于故事发生的地点——伤心崖的介绍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大景观,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峰都是笔直的绝壁,到了山顶部位,都凌空向前伸出一块巨石,远远望去,就像一对彼此倾心的情人,正要热情地拥抱接吻。

在作者的笔墨渲染下,伤心崖是个极其险峻的地方,而这种险峻直接造成了逃亡到此的羊群们不得不做出必要的牺牲;同时给断崖取名叫“伤心崖”,寓示着即将发生的故事是伤心的,也烘托着斑羚飞渡这首悲壮的挽歌。

还有在结尾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它摇晃了一下,但没倒下去,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4)

斑羚飞渡

这里的彩虹也有多重深意,彩虹本是风雨过后出现在天边极美的自然景色,此时作者将它架在伤心崖的两端,别有一番意义。

一方面,彩虹的绚丽与跌落崖底的老斑羚们慨然赴死的坚毅悲壮相映衬,更显生命给人的震撼;另一方面,彩虹代表着雨过天晴,形势转危为安,正好与斑羚飞渡前的绝境和飞渡后的重生相照应,此时的彩虹代表着斑羚的绝处逢生,那是一座通往生门的希望的桥梁。

环境描写用的恰到好处,文章的主旨会有质的升华。

动物情感和思维的拟人化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另一大特色是将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得十分深入。

除了前面所说的环境细节描写,他在具体描写动物的时候,总是会将人的思维和情感代入到动物身上,使得所有的动物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类生命体,每个个体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内部世界,独一无二。

小狼崽的嘴唇终于寻觅到它的奶头,一口含进嘴里,贪婪地吮咂起来。随着一丝温热的乳汁流进小狼崽饥渴的嘴里,茜露儿胀痛的乳房霎时间变得轻松,紧张的心绪不知不觉松弛下来。它还是头一次哺乳,没想到感觉竟是这样奇妙,如腾云驾雾,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快感,一股无端的柔情涌上心头,对狼崽的厌恶和哺乳的快感混杂在一起,心里矛盾极了。要是现在吃它奶的不是小狼崽,而是自己的宝贝羊羔,该有多好哇,它想。

比如《红奶羊》这段对母羊茜露儿给幼狼黑球哺乳的描写,详细地描述了茜露儿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一开始由于狼与羊天性不合而对狼崽极度厌恶,十分不愿意给狼崽哺乳,然而一方面力量孱弱,无法拒绝狼爸爸的要求,另一方面,当狼崽强行吸奶之后,那种生理上的正向刺激也让茜露儿对狼崽的戒备逐渐降低,这体现茜露儿作为一个母性所具有的天然的本性,那就是广阔、包容的母爱。

茜露儿的心动了一下。黑球求饶的叫声像只鱼钩,专门来钩它母性的灵魂。这只没爹没妈的小狼崽还是怪可怜的,它想。假如它弃下黑球不管,黑球肯定不是饿死就是被其他食肉类猛兽当点心吃掉。狼虽然凶猛,但黑球还太小,既没有捕食能力也没有防卫能力,抛弃它就等于把它交给了死神。

如果说前面的母爱是由于外界强迫和生理需求而引起的话,那这段对大狼死后母羊茜露儿在面临离开还是留下的选择时,思想上的犹豫不决,则从情感世界将这只母羊的母亲形象进行了升华,因为此时它的母性是经过心灵的折磨与考验的。

同样,在本文的后续篇章中,对于茜露儿的变化,由孱弱到坚强,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作者都从思维和感情的角度来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在《残狼灰满》之《牝狼》中,同样有如此精彩的描写。

虽然它在感情上有点喜欢帕帕了,但是,在心底里,它仍然鄙视狗。人类喋喋不休地颂扬狗,夸奖狗,把狗喻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它却固执地认为,狗是人类的奴仆。人类需要狗的时候,随便扔几块啃过的肉骨头,便要狗付出沉重的劳役,甚至卖命;不需要了,便宰*了吃狗肉,红烧、清炖、宫爆、清蒸……花样翻新,吃得满嘴流油。狗浑浑噩噩,永远不会觉醒,死到临头也不会反抗。在狼的眼睛里,狗是可怜虫,是悲剧角色,是野性的叛逆,是森林的败类,是食肉动物的耻辱。它憎恶狗,无法容忍狗的种种弱点。

实际中的狼,也许并不会像作者写的思想这么复杂,但经过作者的想象和人性化,将狼的内心世界丰富了不少,给读者呈现出来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有选择的独特的狼。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5)

牝狼

简单衍生出曲折,朴实中蕴藏着深厚

作为读者,沈石溪的小说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简单朴实

他所写的都是生活或自然中很常见的动物,像狗、狼、羊、鸡鸭,还有天上的飞禽比如鹰、雕等,这使得他写出来的东西让我们读来熟悉而又亲切,毕竟至少我们能想象得出来对应的场景。

但就是这些普通而常见的动物,有什么好写的呢?沈石溪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从故事情节和心理活动方面入手,选取动物生活中的某一小段或某个细节,进而营造出一段曲折震撼的故事历程或心理成长历程,让书前的读者从简单普通中看到了曲折悠长。

比如《斑羚飞渡》,写的其实就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上断崖,选择之后相继跳崖,一半生存一半死亡的故事,但作者从多方面来进行延伸:一是猎人的角度,作为亲眼目睹斑羚完成生死壮举的旁观者,猎人们的反应描写出来更有说服力;二是斑羚们本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深入刻画它们的举止,从每个细节来完成形象的塑造和剧情的推动;三是环境烘托,用环境的特点来适时烘托气氛,推动故事发展升华。

除了故事情节上的简单朴实,在小说中,沈石溪构造的世界观、情感也是单纯清晰的。

不像人类的世界那么复杂,总有种云里雾里看不清的感觉,在沈石溪的动物世界中,所有的好坏美丑都是赤裸裸暴露在阳光之下的,没有丝毫遮掩。

比如狼,天性就是嗜血而凶狠的,无论是对猎物羊,还是对其他狼的幼崽,该猎*的时候绝不会有丝毫犹豫;但对自己的亲人儿女,它们有着真实而诚挚的感情,可以悉心照顾,也可以为了它们付出一切,即使是生命也无怨无悔,不考虑任何利益关系。

沈石溪小说排行榜,沈石溪排名前十的小说(6)

无边界的母爱

同样的,也正是对这种情感、精神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地挖掘,使得沈石溪小说中对于动物的刻画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灵魂骨髓,上升到生命最本质和伟大的层面,比如亲情,比如爱。

而这些,都是沉浸在现代社会物质和快节奏中的我们所缺少和忽视的。

当心灵疲倦、孤独迷茫的时候,不妨读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在这里未必找得到解药和良方,但一定能给你一方净土,和片刻的安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