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上的困苦和精神上枯寂,我是不愿意读书的。
读书能带来些什么呢?我想,最大的作用就是打发时间。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普通人来讲,都是扯蛋(个人看法)。可能是我的修行不够吧,自己这十多年来受的教育和工作后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导致现在对社会了解得越多,就越绝望。
小时候的记忆是懵懵懂懂的,受外部和家庭的影响,对看书最初是带有功利的想法。由于农村精神生活的单调,我的母亲喜欢看小说,经常买来或借来些言情小说摆在家里,对我也产生了影响,大人也在往读书的方向上去引导,常常带我去书店买一些中小学生写作范文之类的书籍,家人想从书本上得到学业上的进步,我却是受家里人的安排,养成看作文书的习惯,但更多地还是做给大人们看的。
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经济上有了小小的自由,但又不是很多,刚好够买一些闲书来打发时间。初中是在乡镇读的,业余还有看电视、玩游戏等等事情可做,还有农活可干,除了课本之外,留给书本的时间也就是几本作文书了。到了高中,来到城市,在城市里待的时间就很多了,除了寒暑假,其余时间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城里晃荡,农村孩子来到城市,总显得格格不入,加上我不爱上网,不去网吧,也没有什么别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找到的唯一爱好就是看网络小说,有时看到深夜,也算是养成了阅读文字的习惯。
高中时虽然学业上很繁重,但在高三以前,每个周天还是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现在仍记得有一篇课文写的是“窃书不算偷”,到书店看书的经历,我也是模仿了一下。课余时间常常到学校附近的书店里找一两本感兴趣的书,坐在地上看,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也买一些畅销书带回家。但可惜的是高中毕业后,这些书保存在爷爷家却被亲戚拿走了。现在只剩下几点回忆了,有十多本书的样子,书名也大多忘记了,只记得看完的有《梦的解析》,没看完的有《战争与和平》。
到了大学,就又是新的世界,有自由的时间,可支配的钱更充裕了,还有图书馆看不完的书,如果说是爱书之人的话,那就是天堂。但从大学开始,我知道,或者说是清楚地承认自己不是一个爱书之人。大一的时候,我也曾定下一年看20本书的目标,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校园里的阳光很好,我却整日整夜地在宿舍玩手机、看小说。当然,无聊的时候我也会去图书馆,看了几本杂书,仅此而已。
到了现在,我仍记得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老师说的一席话,如果你对生活失去了目标、觉得脑袋空空的,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那么就去读书吧;一年读上一百本,当你读完五百本书时候,你就会觉得豁然开朗,脑子也灵光了,脑袋充满了想法,精神上更充实了,就不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那时我很受触动,也暗暗地立下决心要多看一点书,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做到,别说五百本书了,四年下来,一百书都没看到,顶多二十本。
工作以后,买了一个kindle,想着专门用来看书,闲余时间也确实看了几本书,印象深刻的有梁晓声的《人世间》,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刘慈欣的《三体》等等。电子书携带方便、容量大,随看随用。直到2021年,身体生病之后,精力和记忆力没那么好了,看书时总想忘记前面写的是什么,电子书翻页很不方便,有时想做一些笔记和摘抄语录也不顺手,加之后来亚马逊退出中国区之后,便无心保留了。
2018至2022这几年工作了,经济更加独立,陆陆续续地也买了一千多元的纸质书,大多是随波逐流,看到流行的和推荐的就买一些,慢慢地就凑了上百本书摆在家里,约一半为摆设,囫囵吞枣地看完约莫四成。现在不翻看书架,印象深刻的有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玻璃球游戏》《彷徨少年时》,鲁迅的《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朱光潜的《谈美》《谈修养》,余华的《第七天》,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还用手机看过《资治通鉴》,然而到汉纪刘秀时便搁置了,零零散散的纸质书看完了也有三四十本。
到了2022年,慢慢地调整了生病后的萎靡精神状态,想找些事情来做,一方面想着打发打发时间,另一方面是生活的苦闷和病痛的折磨,让我只有从书中寻求安慰,寻找生活的智慧和活下去的勇气。
确切地说,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三年的疫情生活,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生活的魔幻,不讲逻辑,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让我萌生了记录的想法,在记录之前再次重温了加缪的《鼠疫》,想从前人的作品中看看是怎样叙述的。但阅读《鼠疫》,没让我把写小说的想法变成现实,却让我再一次走上了读书之旅,读书的习惯倒是拾了起来,只有在一二十年后看看其他作者是怎样记录这三年的故事了。
2023年,阅读的力度要大了许多。给自己定了些小目标,持续地阅读,减少了精神空虚的时间,从中也寻找到了些乐趣。现在记得四五月份读《追风筝的人》时,找了一个折叠床,躺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着书,赤色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阳台对面小山坡上吹来的风带有草木的气息,脸上凉悠悠的,倦了就睡,醒了便看书。现在回忆起来,真想永远地留在那段时光里!数了数记录,今年已读过三十本书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头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虽说读书有启迪智慧、浸润心灵之作用,但对于我这样不是天生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的第一作用还是慰藉将近枯萎的精神世界。(搬山人,2023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