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完整版原文,我爱这土地需要全文背诵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3 16:25:23

第1课:艾青《我爱这土地》
窦跃生

我爱这土地完整版原文,我爱这土地需要全文背诵吗(1)

一、作家介绍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é ]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当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二、请学员朗读课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每日背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原文讲解赏析

《我爱这土地》
(解题: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土地的广袤和深沉,决定了诗歌的气势恢宏)。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诗歌开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用俯瞰的角度注视土地)。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这个意象,有歌唱的才能,回答了上一句的“假如”。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嘶哑”有灾难和创伤的象征)。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接下来这三行诗,总领字都是“这”,似排比句。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三个对象:土地、河流、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三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倾诉了深深的情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使人联系到风在吼——)。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象征着备受创伤的鲜血,以及奔腾不息的一腔热血。使人联想起:黄河在咆哮,保卫全中国的歌声)。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风是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象征在人民奋起反抗的风暴。使人联想起:风在吼,马在叫)。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此刻,笔锋一转,“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然后我死了,(“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橡尘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即便战死在沙场,也是为保卫祖国而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承上启下的过渡。结构美学的体现。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设问也是修辞手法之一,起到强调的作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泪水这个意象又让人联想到,杜鹃鸟啼血的故事)。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在不动声色中抒发了爱国之情。并没有显示出政治口号式的语音。这才是高手。“文眼”闪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唤醒人民捍卫国土)。

五、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问题研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六、主题情怀

通过对大地受到暴风雨袭击的描写,折射了祖国国土饱受欺凌的苦难,抒发了“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爱国情怀。

七、艺术特色

1.文眼明亮

我们要求每日背诵的这两句就是文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文眼依然闪亮在诗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构思精巧

从写作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力和思想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3.视角转换

抒情视角作了转换。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鸟儿)视角去想象,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诗人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直抒胸臆。这样,虚实结合,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对照,形成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
4.手法多样

写作手法巧妙转换,另辟诗境。前一节用“比”,是想象的境界;后一节用“赋”,直抒胸臆。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诗人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全篇。

5.意象鲜明

以土地和鸟为中心,贯彻了暴风雨、河流、林间、黎明。

八、相关阅读欣赏

1.《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赏析

“我”是太阳,“你们”是指人民。“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和胜利。

诗中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用第一人称让人倍感亲切,同时又激起了人们对“花束”“香气”“露水”“亮灯”这—类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催人奋进。

艾青《桥》,其中的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作者赞美桥是想表达希望众人尊重社会中那些普通的,默默无闻,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愿望。

《桥》原文: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扩展资料:

1.艾青写的是桥,但复究其本质,是连接,连接了2个土地,连接本不连接的人的精神。有桥与没桥的区别,如果你游历过江南,你就会明白,本在同一片土地上人的情感是水乳交融的,但是在土地相隔的地方,人总是有隔阂的,而桥则是消除隔阂的一种具现。

2.桥还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个小学课本就提到了,桥是人努力打破自然隔绝的成果,桥,是人团结、努力、智慧的具体体现。

3.桥还是历史的见证,一般桥的寿命都很长,几代人的变迁,从桥护栏的光滑,桥面的凹凸,桥礅被冲击出现的纹路都可以看出来,桥具有时间划过的饱经沧桑。

九、写作知识

自由诗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艾略特(T·S·Eliot)1917年在《对自由诗的看法》中指出:"对于要好好干一件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诗是自由的"。

自由诗起源于原始时代,那时诗歌同体,人们随意自由地吟唱诗歌。

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近现代主流自由诗的创始者,代表作《草叶集》。

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如郭沫若《女神》、胡适、刘半农、徐志摩("新月派")

自由诗从几千年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在体式、音节、语言方面力求解放,显示出新的特色:

首先是破除僵化陈腐文言,以白话加入诗行。尤其是提倡以接近大众口语的简洁亲切的俗字俗语取代文言的艰涩滥调,实写社会状况,表现真挚的感情和崭新的思想。

其次是在音节韵律上破除旧体诗词的声韵、格律平仄,废除骈偶典故等僵化的束缚,讲究切合自然音乐而不必拘于音韵(康白情《新诗之我见》),诗歌的声气音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只求合乎诗人自身情绪感兴的自然消涨和语气的自然节奏。

十、课外阅读
(一)《白河》

1
泉水吻别陶罐的记忆
桃花妩媚了两岸
就连鱼儿的舞蹈都婀娜着楚风汉韵
母亲河 故乡的脐带

2
河水为诗歌芬芳
桃园结义 青梅煮酒
诸葛亮唱着豫剧
淳朴的民风发酵
醉了故乡的秋天

3
河水传奇酒的浓烈
枕着白河的臂弯
乳汁把城市浇灌
也许因为注入汉水的缘故
发祥了汉族 汉语 男子汉 大汉帝国

4
河水啊 这串词组唤您为奶娘
点点白帆导航丝绸的路
清茶一杯浸泡方言
禅 只用耳朵表达

5
月光敲响晨钟暮鼓
河水镇守茶的清淡
一滴励志的泪
咆哮七月的洪峰

6
座右铭上镌刻着跋涉的烙印
遥远的英语中总夹杂着白河的味道
有一种擦不*泪叫祖籍
故乡的血脉

7
液体的图腾
基因的档案里没有叛徒
白河 白河
千千万万兄弟拥有同一个网名


(二)《桃花 桃花 说不尽的桃花》

1
人面桃花
连哲学都无法解释
美女的发梢总是纠缠着悲剧

2
桃园三结义
十里桃花 一杯酒
白脸的刘备卖草鞋
红脸的关羽买枣
黑脸的张飞卖肉
酒加血 亲兄弟
打江山 三足鼎立

3
二桃*三士
一个阴谋
两个桃子
三个兄弟
一二三 上演悲剧

4
参不透一种花的意义
水果无辜
手足相残
为什么让桃花的孩子担罪

5
桃花运
好了
安居乐业
不好了
家破人亡
做一朵桃花其实很难

十一、作业

1.《我爱这土地》是谁的作品?

2.以《秋野》为题写一首自由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