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 画像)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
嘉靖皇帝收到了他自登基以来,最为严厉,最为尖酸,最为刻薄的一封奏疏。
这一封自臣下递交而来的奏疏,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世宗皇帝朱厚熜沉迷道教,妄想长生,错聩误国的不良行径,更指出了君王之下的明帝国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并且把这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于——皇帝无德。
乃至于,奏疏中甚至拿皇帝的年号“嘉靖”来做讽刺,认为以嘉靖为年号,意味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
这道奏疏的名字,叫做《治安疏》,又称为《直言天下第一疏》,而写下这篇奏疏的,是一个叫做海瑞的人。
海瑞,字汝贤,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举人。
海瑞同志读书致仕,考取功名之时,正是明代大贤王守仁的学说极盛之时。
王守仁的心学,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
但除了唯心主义之外,王老师还提倡知行合一,立诚立信。
心学风靡大明,传播于城巷和乡野之间,对正在勤学苦读的海瑞,或多或少的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他认为心学对他最大的帮助,不是让他通晓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而是让他感悟出了一条独属于他的为官之道。
(王守仁 画像)
海瑞的为官之道,就是上折子。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挥毫泼墨,写了一篇《治黎策》。
《治黎策》言辞犀利,把海南府当地的时政一顿点评,可谓针砭时弊,十分辛辣。
这一封论策没有惹恼当时的主考官,却为海瑞换来了一个举人的头衔。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海瑞到京师参加会试,又在会试考试中上了一封2.0版本的《治黎策》,言辞更加犀利,内容更加辛辣,几乎把本朝之弊政骂了个劈头盖脸。
但这一次,海瑞似乎没有之前的好运了。
他这一封策论写得慷慨激昂,但一经投出,便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消息,毫无意外,海瑞落榜了。
在作者看来,海瑞应该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以及无穷斗志的年轻人。
这样的年轻人,他在面对这个世界时,只会想着把世界干翻,而绝不会想要和这个世界和解。
既然科举考试不是我的出路,那么我就换一条路。
《海忠介公年谱》:闰三月谒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
放弃了科举考试的海瑞在当地布政使部门的举荐下,到了福建府南平县做了一位教谕。
教谕一职,初设于宋,是朝廷设在全国各地学堂的老师。
(学堂)
明时,朝廷在各地开设“县儒学”,是一县之地的最高教育机构。
而海瑞所担任的这个“县儒学”的教谕,相当于是当地县学的校长。
官职简单明了,看得出来,是个清水衙门。
衙门虽然是清水衙门,但规矩依然不少。
各级领导经常来县学视察,今天礼部派个侍郎来看看,明天都察院派个御史来看看,以往,领导们下来视察,学校里这些无籍无品的的教喻们,往往都诚惶诚恐的跪在地上迎接,只有海瑞,自打来南平当了教喻之后,从来没跪过这些官员们一次。
不仅不跪,海瑞口中还振振有词,他表示如果是在官场,见到大人我应该下跪,但这里不是官场,是学堂,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是神圣的,所以不应该搞什么跪拜的大礼。
在南平做教喻几载,到了嘉靖三十七年,海瑞终于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淳安知县。
淳安,地处浙江省西部,是江南极为富庶之地,海瑞在淳安勤恳认干,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原本老老实实地干上几年,是能升职的,但很可惜,海瑞遇上了严嵩。
《明史》上说严嵩是大明巨奸,但纵观严嵩一生,奸倒还好,这位仁兄,主要是贪。
他是内阁首辅,权力极盛,官员纷纷攀附,形成了极为庞大的“严党”,大家上行下效,沆瀣一气,贪赃枉法,在当时简直成了明王朝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