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 画像)
时值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朝廷委派御史鄢懋卿出使两浙,督办盐政事宜,顺便替皇帝体察一下各地民情。
这位鄢御史,正是严嵩的爪牙,为官不端,行迹恶劣,下到两浙一带,每到一处,必然是贪污腐败,有送钱的就收钱,无送钱的就勒索,大明官场黑暗,京师官员们尚且纷纷投身严党,趋炎附势,以至于斯文扫地,地方官员们更是毫无骨气,对鄢懋卿是毕恭毕敬,各种孝敬打点,奉送真金白银,实在没钱可送的,也要送点当地的土特产聊表心意。
鄢御史在浙东一带赚的是盆满钵满,很快到了浙江西部的淳安县,张开双手等着当地县令对他行贿,没想到却遭到这个小县令十分不客气的对待。
《明史》: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鄢御史到了淳安,海瑞对他的食宿安排非常一般,简直可以用简陋来形容,鄢御史要求海瑞在县衙里为他举行欢迎晚宴,没想到海瑞表示县衙太小,容不下那么多车马人手,二话不说就给拒绝了。
要钱,没有,要命,不给!
鄢懋卿这个人,依附严嵩,权力很大,朝廷里很少有敢得罪他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淳安遭到了小县令海瑞如此的针对,却只能自认倒霉,当做吃了哑巴亏。
原因没有别的,那就是海瑞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十分之好,万民拥戴,百姓袒护,鄢懋卿就算再狂再傲,也不敢和民意抗衡,只好悻悻离去。
(鄢懋卿 形象)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儿,本来在淳安政绩卓著,可以调任要职的海瑞因为得罪严党而屡遭打压,直到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才调任京师,担任了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
而两年以后,海瑞就写出了文章开头那一封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安疏》。
那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二月十一。
那一天一大早,海瑞在京师一家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将妻儿家小托付给了朋友,揣着《治安疏》就上朝了。
这一封奏疏很快经由内阁送到了皇帝的案上,而明世宗朱厚熜只读了一半,脸色就开始发白,薄薄的嘴唇更是轻轻发抖,额头上青筋毕露,显然是盛怒之极的表现。
皇帝将这一封奏疏狠狠地掷在地上,对宫外的兵士们大喊:
《明史》:趣执之,无使得遁!
来人,快去把他给我抓住,别让他给我跑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帝王的愤怒,而是发自于帝王心底里声嘶力竭,怒不可遏地叫喊。
因为,这个小小的户部官员,揭开了这位大明帝王的遮羞布。
而在此之前,虽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皇帝的执政风格颇有微词,很有看法,但大家都十分心照不宣地选择了缄默。
(大明)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早已经悟出了政治的真谛,那就是疯狂地打太极,让大明王朝所发生的一切都围绕着四个字:政不由己。
有事儿,就交给大臣们去争,谁争抢到了,就交给谁去办。
做对了,皇帝有赏,做错了,责任永远不在皇帝自己的身上。
俗话说“万允万当,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话,如果你不说,那么你就永远都是这句话的主人,而如果你说出口,那么你便永远是这句话的奴隶。
嘉靖不会开口,他会让内阁开口,让司礼监开口,让严嵩开口,让这帮文武大臣们永远地揣摩自己,研究自己。
而自己,永远是自己。
但现在,海瑞把皇帝所有的自信心和小秘密,都击溃了。
他嘲笑皇帝崇信道术,他批评皇帝不干正事儿,他教育皇帝不懂承担——海瑞这一纸奏疏,无异于是趴在皇帝的耳朵边上,极富讽刺意味的告诉他:
朱厚熜,你不是个好皇帝,你是个烂人。
(黄锦 形象)
皇帝愤怒到了极点,立刻就要派人逮捕海瑞,将其处死,但皇帝身边的宦官黄锦却对皇帝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黄锦告诉皇帝,海瑞这个人素有忠痴之名,我听说他在向皇帝上疏时,早已经买好了棺材,安置了妻女,遣散了仆从,所以,他是不会逃跑的。
黄锦是个宦官,声音很细小,但一句一句,对世宗朱厚熜来说,却振聋发聩。
他实在不能想象,海瑞这么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哪里来的这样的勇气。
但最后,皇帝在长久的沉默中,还是选择了释然。
他因为长期服用丹药而导致十分单薄的身形立于紫禁城太和殿外,向远处望去,烟波浩渺,落日熔金,白鹭啼飞,一派河山秀丽。
皇帝就这么安安静静地看着远方,终于说了这么一句话:
《明史》: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这个人和商朝时的比干有得一比,但我却并非是纣王。
比干,幼年聪颖,勤奋好读,为商朝少师,辅佐商纣王帝辛,勇而进谏,纣王暴怒,他却誓死不惧,终被皇帝虐待至死。
看来,明世宗嘉靖并没有被海瑞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