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号的人民大会堂,满头银发的蓝天野缓步上台,神情庄重,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与他握手,并为他佩戴七一勋章。蓝天野是这次受勋的29人之一,也是戏剧界的唯一一人。
蓝天野,本名王润森,
1927年生于河北饶阳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蓝天野1927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塑造的许多角色深入人心,像《茶馆》里的秦二爷,《北京人》里的曾文清以及《家》里的冯乐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早在1945年,蓝天野就在三姐石梅的感召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的他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他的本名王润森。
蓝天野:我是抗日战争末期参加的革命工作,我做过“交通”,其实就是“交通员”,往来于白区和解放区之间。我骑着自行车到北京西郊,靠近西山的脚下,跟解放区来的人在那里会合,往解放区送一些东西,有时候是文件、物资、书,解放区也把一些东西交给我带回来。当时就是很简单的想法,党需要(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电影《风声》中,刘林宗的公开身份是一位话剧演员,声音浑厚,气质潇洒,实际他却是中共地下党员,以演员的身份作为掩护,为党获取重要情报。蓝天野也有这样一段类似的传奇经历,在北平解放前夕,党组织决定把宣传重点放在戏剧战线上,全力搞戏剧运动,蓝天野奉命化名为“王皇”,穿上国民党的少校军服,潜伏在敌后。
蓝天野:当时我在两个团体,一个是“祖国剧团”,那是我们中共地下党在北平的一个据点,还有一个“演剧二队”,是国民党的军队编制,但是实际上是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由于是军队编制,我当时身穿国民党少校军官的制服,这也给当时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跟解放区传递文件,物资比较方便,还护送一些进步人士到解放区。
风华正茂的蓝天野
1948年,北平的地下党组织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同时培养一批人才,王皇跟随组织撤到了解放区,为了掩护他在北平的身份,他在解放区的名字改成了“蓝天野”。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蓝天野跟随华北大学文工团回到了北平。
蓝天野:我们当时住在石景山附近等待,北平和平解放谈成的当天,我们进了北京城。从西直门进城,看到解放军的战士和傅作义的战士共同在那里站岗。
解放后,蓝天野所在的华大文工二团改编为了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到了1952年,新中国百业待兴,戏剧战线上已经汇集了一批像蓝天野这样的优秀人才,属于人民的专业文艺院团逐步开始筹建,北京人艺应运而生。
蓝天野:我们是话剧团,还有舞蹈团。后来到了1952年,为了要进一步专业化,两个话剧团建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成为北京人艺建院开始的成员。
《茶馆》中三位表演艺术家,
从左至右依次为蓝天野、于是之和郑榕。
开场“大傻杨”这段数来宝,出自北京人艺1958年排演的话剧《茶馆》,现在已经堪称“镇院之宝”,而这部经典最初的版本,汇集了于是之、蓝天野、郑榕、黄宗洛、林连昆、英若诚这些老艺术家,这个首演版本一直演到了1992年。剧本刚出炉的时候,老舍先生兴奋地给当时人艺的演职人员朗读剧本,当时老舍先生投入的状态,让蓝天野记忆犹新。
蓝天野:当时是在我们剧院二楼的会议室,全体业务人员包括演员、编剧、导演、舞美舞台工作的同志。凡是从事舞台专业的人员全都去听了。老舍先生开始念剧本,可说是绘声绘色。他当时一边念一边就给你讲,为什么这个人出场是这样,这两个人的形体应该是怎么样的。其实一般清末的人,形体是什么样子,我们大概心里是清楚的。但是老舍先生讲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不同身份的人形体是有细微的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