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的大彻大悟的表现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4 11:38:29

面对这样的质问,李叔同似乎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沉默良久,而后起身决然离去。

然而这件事情,却也成为了他修行路上的一道心劫。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曾经那些过,想起两人诀别时的画面。

他越是想要放下,那些记忆却反倒变得愈发清晰。尽管他已经选择了佛教所有宗门当中,对修行要求最为严苛的律宗,可是一条又一条的戒律清规,却依旧无法让他戒除内心当中的种种烦恼。

这样的修行,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场永无休止的煎熬。

大彻大悟

就在李叔同苦苦煎熬之际,一场让他突破困境的机缘悄然而至。

这一日他正在禅房中打坐,一个身着长衫的青年男子忽然登门拜访。

男子刚一进门,就看到窗台边的一株枯木上,竟然长出了一簇嫩绿的新芽。 于是便忍不住惊叹: 此树发芽,定是因为您的境界高深,感化了周围的一切,让它起死回生。

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的大彻大悟的表现(9)

此时他缓缓睁开双眼,指着窗台边的一处水痕回应道: 这世间哪有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

青年闻言,先是有些错愕,而后便陷入了沉思,口中自言自语的呢喃道: 枯木遇水,便可逢春。可一个人如果失去希望,又该拿什么来拯救呢?

尽管这句话的声音十分微弱,可在李叔同的心里,却犹如一道惊雷炸响。 这一刻,他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年,抛下一切遁入空门,究竟是为了什么?

到底是为了了却痛苦和烦恼,还是为了逃避那个没有希望的现实呢? 树木离开了水源就会变成一株枯木,而人一旦选择逃避现实,其实也就等同于断绝了生命的根源。

自己这些年虽然看上去是在苦修佛法,可事实上,又何尝不是在没有水源的干枯环境中苦苦煎熬? 人本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自己却偏偏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如今想来真是荒谬。

原来佛经中所讲的四大皆空,并非让自己强行斩断一切,忘掉一切,保持一个空无一物的内心世界。

而是要将自己化为虚空,来接纳和承载世间的一切。在这种绝对的虚空面前,无所谓拥有,也无所谓放下。

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的大彻大悟的表现(10)

对于一个人而言,想要拥有是一种执着,而想要放下一切的心态,也同样是一种执念。唯有放下那种想要放下一切的执着,才能真正脱离痛苦的煎熬。

在这一刻,他终于大彻大悟,开始重新回归到真实的世界当中,又一次见到了那些早已阔别多年的故人,并且给分别多年的妻子,写去了一封书信。

做完这一切以后,他的内心里似乎一下子轻松了不少,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异常空灵,时常与身边的人一起谈笑风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和阴沉。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三年,1942年10月,他忽然一病不起,弟子们想要找人给他看病,他却拒绝道:

我的修行已经圆满,如今也是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了。

临终之前,弟子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思索良久,提笔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而后便不再言语,缓缓闭上了双眼。

感悟

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的大彻大悟的表现(11)

其实回顾李叔同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似乎就如同其学生丰子恺所说的那样,用一辈子的时间,走完了三层楼的境界。

他用人生前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的升华,从第一层楼,走到了第二层楼的境界。此时他的目光,就已经不再局限于家族中的利益和地位,也不再执着于个人的情感和得失。而是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追寻人生的使命和意义。

而在此之后,他又用了将近半生的时间,完成了从精神层次到灵魂层次的蜕变,登上了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攀登上去的第三层楼。而抵达这一层境界的关键,则与之前两层境界截然不同。

如果说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都是需要一个人不断的追求和积累,那么处在第三重境界的灵魂层次,所考验的却恰恰是一个人能否放下。

正如佛经里面所讲的空,人这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切,到了某些程度之后,其实就会变成一种包袱。在修行这条路上,一个人背的包袱越多,走的也就越慢。

纵观世间的芸芸众生,又有哪一个不是活在自己的执着之中?哪怕是已经走在修行路上的人,又有几人能够像李叔同一样,做到真正的放下,让自己化为绝对的虚空。

大彻大悟的境界,真正的大彻大悟的表现(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