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讲练
【考点】
①第②段写太阳花的美丽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2011年安徽省)《生机勃勃的大阳花》
②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000年云南省德宏州)《德宏的冬色》
【考点讲析】
(一)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进行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二)记叙类文章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写作方法(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3)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4)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5)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6)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7)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8)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9)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0)伏笔和铺垫的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完整紧凑。
(11)照应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12)联想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感人。
(13)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14)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此外,在记叙文中,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是一种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的体现,其作用参考前面“考点七”和“考点八”部分的叙述。
【考点测试】
一、 甘肃兰州 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1.“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岁的男孩取钱。
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考点十 把握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答案 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
答案 (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 (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
4.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案 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答案 性格(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长沙 雪地里的红棉袄 (高吉波)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20年前,我18岁。
⑾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⑿“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⒀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⒂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⒃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⒄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⒅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⒆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⒇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
1.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答案 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
2.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4分)
答案 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红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
答案 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
4.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一线串珠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6分)(考点十 把握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
答案 (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磊”,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2分)。
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2分)。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2分)。
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三、 湖南 益阳 雨剪(何其芳)(12分)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丝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度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愤怒,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愤怒,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胁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1933年春,北京 (选自《画梦录》,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相关链接:何其芳,1912年出,中国现代作家。1933年,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加紧蚕食华北,而国民党政府卑躬屈敌,民族危机深重,政治气候低沉。面对现实,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既对黑暗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
21.请用文章中的词概括下面三种动物在雨前的不同神态。(3分)
(1)鸽子: (2)白鸭: (3)鹰隼:
答案:(1)惊惶 (2)烦躁 (3)愤怒
22.对比是本文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请简要分析作者将南方的湿润与北方的旱渴进行对比的作用。(2分) (考点十 把握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 )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雨的盼望,对故乡美好景物的怀念与向往,对新生活的追求。
23.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精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线)的词。(2分)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
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声轻柔而又温存的特点。
24.作者描写白色的鸭后写道:“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这话话表现了作者对白鸭怎样的情感态度?(2分)
答案:“可怜”,值得怜悯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白鸭苟安生活的不屑。(意思相近即可。)
25.结合文章内容,阅读相关链接,试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3分)
答案:要点: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久旱盼甘霖的描写,(1分)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共同的心态:既不满于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犹豫、伤感、焦躁,同时表现了作者抗击陈腐、追求新生活的愿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