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简述]
此教例综合方伯荣老师的教例《我教〈荷花淀〉》(《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2期)和陈策、陈书高老师的教例《〈荷花淀〉教学设计》(《语文教学之友》1988年第4期)而成。
课型:自读课。
课时:一节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全面感受,重点研讨。
教法:读中品析。
教学过程如下: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七组对话。
2.诵读七组对话,根据对话的特点,形成如下板书:
夫妻夜语 ①对话精炼(小俩口夜话)②对话含蓄(永生嫂的“嗯”)
寻夫遇敌 ③对话精妙(寻夫的借口)④对话幽默(寻夫不见时)⑤对话急切(遇到鬼子船)
伏击歼敌 ⑥对话简朴(小队长问话)⑦对话风趣(妇女话打仗)
3.分角色朗读各组对话,初步体会对话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和蕴含的情感。
4.精读、分析、再分角色朗读各组对话。
第一组对话:
水生嫂的“抬着头笑着问”、察言观色的追问,表现了她细心、温柔的性格。知道丈夫报名参军后,水生嫂的“你总是很积极的”、“你走,我不拦你”、“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三句话表现了她深明大义、支持丈夫的优秀品质和对丈夫依依不舍的温存性格。
这一组对话委婉曲折,细腻清新,自然朴素,亲切动人。简炼的对话,加上表情,动作,就让读者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三组对话:
几句简洁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妇女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或坦率,或急快,或稳重,或淑静……
尽管作者没有写出她们的神态、肖像,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点出,但读了这几句对话,这既勇敢又含羞、既大胆又忸怩的青年妇女的可爱群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
5.弄清楚对话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继续板书:
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
[评 析]
这个教例表现了自读课的一种教法:全面感受,重点研讨。
如果教学环节还齐全一点的话,这种教法可表述为:局部切入,全面感受,重点研讨。
本教例就是让学生全面感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对话描写艺术作了研讨。
对于本课来讲,它的意义在于:
在教学内容上,讲出了文学作品的文学味,教师重在让作者的形象思维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共鸣,用“七组对话”这一有着浓郁文学因素的教学内容结构了教学的全程。
在教学效果上,追求到一石数鸟的效益。首先,读、析、悟、讲各种手段并用,活跃了课堂教学。其次,教学的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学生领悟深刻,学得实在。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精读、分析的环节,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就像一位老师说过的:生活中有许多道理是需要老师灌输的,但是,有些道理只需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设置一种氛围,他们便会有所顿悟,有所感受,他们自得的感受往往特别深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