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阅上周末家长寄语,发现一个女孩子的不是家长写的,而是这个女孩子自己写的:
“这个星期,我觉得我自己变得有个性,有主见,有了叛逆心理。
在妈妈的每一次寄语中,都有优点和缺点。在别人看来,您是一个很爱我,很爱家人,很慈祥的人。但是每一次的寄语都有“希望”这词,我已经按着您的要求来做,可是每次都让您觉得不满意。
妈妈,我想对您说:如果没有了手机,没有了平板,我是不是就会脱离那条错路,脱离不被骂,不被排挤,不被别人厌烦的路?可惜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我希望那个名叫“手机”的东西可以从我的身边消失。
也许您开店是个对的选择吧!但是您忙起来,好像对我和弟弟冷漠了不少,我和弟弟每次和您说一些话,您就像没有耳朵似的听不见。我和弟弟平常在家时,会和对方哭诉您对我们俩的态度,每次都会伤心的哭。
您对每个人都是很耐心,很客气,来到我们这里就变得不耐烦了,也许是太累了吧!以前您会苦诉着您的难处,让我们帮您解解忧。开店后,回来吃点儿东西就睡了,说出的话也是处处扎心儿。不知从时候起您对我们的爱也渐渐消失了。”
看到这些文字,我很心疼,这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却一向乐观开朗,懂事乖巧,努力奋进,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她。
赶快给家长发了信息:“您最近是不是很忙?因为你们家家长寄语一向写得非常好,可是上周是孩子自己写的,我读了之后有一些感触。”随后把孩子的文字发了过去。
很快,家长回信息了:“老师,很抱歉,上个星期开了个小店,事情有点多,是我的失职。上个星期由于我的疏忽,没监督她做作业,她就一直玩到半夜,我也忙到半夜。所以我没帮她写,她不自觉,我让她自己写检讨,我也还没看。我也很自责,不能因为这些琐事,影响娃娃。老师。下次不会啦,等着娃娃回来我看看她写的。”
难道我的话有些过分,让家长误会了?赶紧申明:“我不是在责备你没给孩子写寄语,我只是看到孩子的这些话,心里面有一些想法。这俩孩子实在太懂事了,很多时候懂事的让人心疼。”
“确实……”
“我建议针对孩子的这些想法,今天晚上回家之后有必要跟她好好沟通一下。孩子思想上有了一些小疙瘩,甚至提到说你的爱消失了,她心里面是很难过的,有必要给解开这个小疙瘩。一会儿下课我也会单独跟她聊一聊。”
“好,谢谢您为了孩子抽出时间和我说这些,我很难过。我今晚一定放着手里的活,调整心态,和她好好的沟通。”
时代在发展,各种资讯无孔不入,孩子们成熟得越来越早,心思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应对,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教师和家长的担子越来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