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练习,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练习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4:30:55

下面这些题目都是错误率感人的题目,一定要认真看解析哈!有的之前已经更过但是看不到了,正好看看你们还能记住多少!还是做错的得好好反省了哈!

五道难倒万千精英的易错题送上!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练习,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练习(1)


1、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是在教师职业发展的( )阶段。

A、职业化阶段

B、专业化阶段

C、专门化阶段

D、非专业化阶段

第一题答案应为B,因为教师的量是靠师资培训机构培养的,也就是专门化阶段是对教师的量的需求;质的需求指的是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提高,所以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应为专业化阶段。

来源见下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练习,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练习(2)

2、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师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此题答案应为B,此题很多小可爱灵机一动想成了专业化是教师立法的规定,选成了C。实则是对题干理解不够透彻,题干问的是教师专业化的尝试!注意啦尝试说明完成还是未完成?当然是未完成啦,所以还没有进入到专业化,应该是在专门化阶段尝试着进入专业化,所以此题还处于专门化阶段,因此专门化还是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怎样?清楚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练习,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课堂练习(3)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

A、张之洞的《劝学篇》

B、康有为的《大同书》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救亡决论》

此题答案应为C,难吗?知者不难,所以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量和刷题量,这就是一个记忆性质的题目,确切的说是梁启超的《变法通议.论师范》。

4、(济南槐荫区)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这段话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 )。

A、言传身教 尊师爱生

B、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C、循序渐进 由博返约

这个题答案应为A。分析如下:

题干原文的意思是:“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具有广博知识这一条还不包括在内,一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二是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是教师需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四是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解说清楚。”即题干引用了荀子的话,说明荀子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咱再结合评论区学员的答复,错的都选B(所以,我发的易错题目一定要评论区呈现答案,答疑更有针对性)。教学相长是教师教可以促进学生学,学生学习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生可以超越老师,从释义来看,没有体现。长善救失需要具备优点和缺点,而题干中都是对教师的积极要求,并没有相关缺点表述,所以B不能选!

5、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主张一方面要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与观点。这种思想体现为( )。

A、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题目分析:本题这类题目出现次数较少,所以大家练习次数较少,针对这种题目,咱需要归类,明确考查方式,考查的类型是根据释义找原文。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综合整个题干一方面,另一方面,所以强调的应为两个重点,提取的一方面的关键词为“较多具体知识”,另一方面关键词为“综合、归纳”再看选项,是强调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构成句式是A和D,但是相对比而言,选项A博学于文,咱就算不知道全文什么意思,也该知道“博”指的是多!约简约,归纳,所以应为A!

我一直强调思路很多时候大于知识!所以给大家呈现了清晰的针对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接下来说一下原文释义,这是权威著作的依据原话:

孔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他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简称为“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与观点。博与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学生具有了这种思考能力,对掌握知识就能起重要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能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把握住知识的核心。(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06月第3版,第38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