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4:17:02

人的认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之”之知,一种是“不知”之知。知和不知,它们都是“知”——都是人的认知。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是知;不知,也是知。它们都是“知”。

知,就是知道;不知,就是不知道;“知道”是一种认知;“不知道”也是一种认知;而且人类就只有这两种认知。

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在做你所知道的,还是在做你所不知道的。

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这句话说的也是“不知”和“知”这两种认知。

知,就是指认知。什么是认知?为什么认知就是魄?人的认知为什么只有两种?

所谓认知,其实就是指人的思想认知。人的思想认知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也是一个客观的东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1)

人的认知就像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朵花,只要它曾经出现过,就证明了它曾经来过,它是诞生于人类主观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哪怕水滴瞬间蒸发,哪怕花瓣辗落成泥,都磨灭不了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事实。

人的思想认知也一样,它就像水滴、沙粒、花叶一样,某种认知一旦在头脑中诞生,就证明了它曾经来过、它曾经存在过,哪怕只是一瞬、哪怕只是一闪念、哪怕只存在于谁也不曾看到过的脑海中。

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是以脑海中闪现的各种认知和念头为基础的。

人的气魄、魄力、志向、*、理想、目标等,也都是诞生于、源自于人的认知,并且以人的认知为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认知是各种气魄、魄力产生的源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认知就是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2)

人的各种各样的认知和念头,就像一个个原子通过不同的原理,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思想世界。

原子构成了现实世界;认知组成了思想世界。认知在思想世界的地位,就像原子在现实世界的地位。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由自己的认知水平决定的。而提升认知水平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读万卷书,二是行万里路。

读书、行路都只是方法,而不是认知本身。人的认知又从哪里诞生呢?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认知就是魄,魄诞生于魂,人的认知自然也诞生于心魂。

人的心魂(也就是心情等),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有静躁、有空色、有大小、有刚柔等不同的状态。

人类自身处在不同的心魂状态下,就会诞生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气魄、不同的*等。

魂,就是人的心灵情感状态;魄,就是人的认知状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3)

古人把魂字又分出三魂,魄字又分出七魄。这说明了魂和魄都很复杂,它也包含了很多我们通常认为不太一样的东西。人的心魂状态很复杂,人的思想认知状态也很复杂。

假如你不能找出气魄、魄力、志向、*、理想、目标等的共同点,你就很难认清魂和魄到底是怎么回事。

假如把认知、气魄比作一个个手电筒,那么志向、*、理想、目标等也都是一个个外形完全不同的手电筒。你如果只是盯着它们各自的外形看,它们自然各个完全不同,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功用却都是一样的。

它们都属于同一种事物——手电筒(也就是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天下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现实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