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历史诗,关于长征的诗词精选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5 15:05:1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关于长征的历史诗,关于长征的诗词精选(1)

《七律·长征》是*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此诗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关于长征的历史诗,关于长征的诗词精选(2)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万水千山”以万水千山为喻,概括了长征中的种种艰难险阻。“等闲”意思是“平常、不放在眼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们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衬红军之伟大。“腾细浪”“走泥丸”,一个“腾”字,一个“走”字,使这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化静为动,显得雄伟而生动。此联的下句则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渡过大渡河、金沙江的艰难险阻。这两联(三、四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以点带面地描绘了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显示了红军豪迈乐观的革命精神。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渡过大渡河、金沙江的艰难险阻,又寓想象,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水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这两句写红军渡江的艰险。一个“拍”字,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大水撞击着崖岸,给人温暖的感觉;一个“横”字,更让人感到铁索之寒,反衬出红军战士的“不怕难”。通过两组极富于表现力的动词,诗人准确地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情景,表现了红军豪迈乐观的革命精神。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全诗的总结。“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无比欢悦。这里对“尽开颜”的“尽”字要特别注意体会,它表达了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面前所显示出来的英雄气概,更加突出和渲染了红军群体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精神所在。

关于长征的历史诗,关于长征的诗词精选(3)

《七律·长征》这首诗,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全诗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抒胸臆的方式确定了全诗的主题。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一次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红军战士们藐视一切困难,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夺取了长征的胜利。诗中“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雄壮有力,气势磅礴。

关于长征的历史诗,关于长征的诗词精选(4)

*通过对长征的生动描写,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全诗气度恢宏,笔力雄健,不仅大处落笔,而且在细节上传神,诗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铿锵有力的韵律节奏也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气概。此诗是*诗词中的不朽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