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出生于福建尤溪县,南宋重要的学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和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不仅仅成功地掌舵了北宋两位伟大的理学家二程(即程颢、程颐两人)的理学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挥洒笔墨,构建出一个完美而严谨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无疑地成为了宋明理学的大家和优秀作品的创作者。这种对于教育历史来说,堪称儒家思想的引路人以及孔子以后的佼佼者。
这个存在,深深影响了元代、明代以及清代三代,连同这三个朝代的官方哲学也对其进行了认可和引用,在中世纪,朱熹的影响力是无可匹敌的。他的作品,形式独特,哲理上和情感上的融合,使得作品既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就算没有破坏诗歌的韵律美,也能很好地承载他独特的情感体验。
朱熹曾经历了南宋王朝在边境疆土范围较小,国内外忧患屡现,社会秩序每况愈下的状况。处于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下,朱熹全身投入到了弘扬并倡导儒家精神的道路之中,期望通过理学知识的普及来唤醒众人的内心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便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安定。朱熹的这首诗,既歌唱对春日的热爱,也倾诉了他对社会祥和,人民安乐的殷切期望。
詩題《春日》明明白白确定了該詩的主要主旨——春季。春季象征着所有生命逝去又重新出现的初始阶段,是诗人情感宣泄和哲学思考的最适宜的背景。朱熹不仅以“春日”为题,充分体现了他对春天出现的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理解,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暗示了他对人生哲学理念深刻而广阔的思索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