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根据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马建华团队对开封(大梁位于今开封西北)地质勘探的研究表明,大水进城后,对大梁城的破坏不大,只是冲垮了城墙,淹没了大梁城的南部区域,而大梁城本身的主体建筑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概括来说,王贲这次用黄河水灌城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并没有一掘了之,而是修复河道,“引河沟灌大梁”,所以这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水战。
二、朱梁三决黄河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温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仇怨,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
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896年)。当时朱温正图谋割据兖、郓二州的朱瑄、朱瑾兄弟,而李克用却发兵驰援二朱,屯于河北莘县。朱温一方面挑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反晋,另一方面又在滑州(今河南滑县)掘黄河为二支,河南河北立时一片疮痍,李克用无奈退军。次年,朱温*朱瑄于汴桥,朱瑾逃奔淮南,郓州、兖州平定。
第二次发生于贞明四年(918年)。当时后梁河阳节度使谢彦章率兵数万猛攻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李存勖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轻骑驰援。谢彦章遂决开黄河,㳽浸数里,以限晋兵。但李存勖仍率大军涉水过河,大破梁军。
第三次发生于同光元年(923年)。当时李存勖于魏州称帝不久,即挥戈南下,欲一举灭梁。梁将段凝毫无抵御之策,遂在滑州再次决开黄河大堤,使水东注曹(今山东荷泽)、濮(今山东鄄城)、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企图阻隔唐兵。但是未能克敌制胜,后梁政权在第三次决河不久,同年11月,即为后唐所灭。
纵观朱梁的三次决河之策,根本未将田地和百姓放在心上,没有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不仅给当时的中原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而且此后黄河改道灌入淮河,经常泛滥成灾,延及后世,贻害无穷。
三、石重贵决河阻敌石重贵是石敬瑭的养子,因石敬瑭的五个亲生儿子相继早死,剩下一个石重睿年纪尚幼,所以石敬瑭死后,石重贵被宰相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拥立为帝。
原本石敬瑭是辽太宗的“儿皇帝”,与辽国关系良好,但是石重贵一上台就听从景延广的建议,在给契丹的告哀表章中坚持“称孙而不称臣”,惹得辽太宗大怒,决定教训一下这个妄想摆脱控制的“孙皇帝”。
后晋天福九年(944年),辽太宗命赵延寿率五万精骑南下攻晋。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辽骑越过长城易如反掌,未几,双方对峙在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频繁激战,一开始石重贵还口气强硬:“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日不禁孙子,则取天下笑,当成后悔矣!”但随着后晋负多胜少,石重贵口气开始变软,不久即遣使求和,辽国要求后晋必须割让河北诸州,石重贵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