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代代烈士鲜血牺牲浇灌的历史。谭嗣同就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人物之一。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生于同治四年二月,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后的八月十三日斩于市,结束了他短暂而壮烈的33岁的人生。
谭嗣同,也是名门士子出身,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幼年母亲就去世了,被父亲的小妾苛待,因此从小谭嗣同就思虑很深,虽然说“情深不寿”,但谭嗣同的智慧却与日俱增。五岁读书,不久就能审四声,十五岁上作诗文,斐然可观,受到称道。不过谭嗣同不仅喜爱文学,更要效仿李白龚自珍,急公近义,任侠使气,喜好剑术,常作悲歌慷慨之态,爱者青眼有加,不识者以为古怪奇异。
每酒醉别离兴尽悲来之际所作的诗,自少年时就不凡。某一年,谭嗣同和哥哥同舟渡江,一时狂风大作,浪涛簸天而来,浪花尖儿比舟高数尺,撑舟的人慌得厉害,这两兄弟却相视一眼,开怀大笑,当即口占二绝:“波揉浪簸一舟轻,呼吸之间辨死生。十二年来无此险,布帆重挂武昌城。白浪舡头聒旱雷,逆风犹自片帆开。他年击楫浑闲事,曾向中流炼胆来。”动不动就是“死生”之类的重词,其中潜藏着深深的悲愤奇崛之气,似乎是其出乡而为国家壮烈牺牲的语谶。
自从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时人都纷纷意识到国破家亡亡国灭种,顷刻便会在面前上演。谭嗣同因此更加奋发于新学,也正是由于对新学的追求,他才得以认识康有为。当时的康有为正在京沪创办强学会,谭嗣同去京师闻名谒见,从此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后来又在强学会中与梁启超相识定交,学精名高,慷慨纵论天下大事,有澄清四海廓清八荒之志向。又因巡抚父亲的命令,捐纳钱款得了一个江苏候补知府的头衔,在南京待一年求缺。这一年里,谭嗣同闭户读书,诸事不问,除了新学,还兼采儒学佛学,尤其是佛学,谭嗣同力图将先贤圣哲融汇贯通,还参考自己老师康有为的学说。一年之期,谭嗣同著述了《仁学》一书,其中多激切救世,匡救社会积弊,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精奇之语,如“冲决君主之网罗”等话,真让一干老夫子汗颜心惊。
不久,成就一番大业的时机似乎到了。谭嗣同弃官归乡,帮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设立南学会,向学生们讲述自己所学到的爱国道理救亡图存的法门。从此开始,湖南一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施行新政的楷模省份。
后来,谭嗣同声名闻于京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经学士徐致靖的保举推荐,光绪皇帝征召谭嗣同为军机章京,特擢为四品卿衔,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同时辅佐新政,当时传为军机四卿。这军机四卿,在短短的百天之内,几乎与宰相的职权相等,在康有为的幕后推动下,新政条条上达天听,再通过旨意、上谕、邸报等各种形式颁发下去。改革一度如火如荼。
当时言路大开,许多牛鬼蛇神也趁机钻出来了。湖南举人曾廉奏劾康有为野心很大,有当中国教皇的意思,说康有为提议上孔子以开化教主神圣明王的徽号,就是要让孔子当摩西,自己好当耶稣。谭嗣同拿到这个奏疏大怒,拟了份旨意写着要*这个举人曾廉,请光绪皇帝旨意的时候,光绪倒显得老成起来:“朕刚刚下诏要群臣百姓进言,现在却要因言而*人,这能使天下人心服吗?”谭嗣同见皇帝拒绝了自己的建议,于是罢了要*人的心思,只是逐条批驳,还相约其他军机四卿,联名保举康有为是忠臣。
改良国家的心思虽好,但康有为一党确实做得太过激切了,千百年的制度哪里是三个月就能改的过来的呢?他们不懂得事缓则圆的道理,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久历官场,却深知其中道理。知道自己的儿子要以狂躁冒进而取祸,一月之内连寄三封家书,催促谭嗣同回乡。谭嗣同回复父亲,却说父亲是老髦昏昏,不足以谋天下大事。果然,戊戌政变之后,八月十三日,春秋仅三十三的谭嗣同就在菜市口慷慨就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