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谭嗣同真实评价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4:41:39

前面讲到了名列晚清民间十大高手谱榜首的大刀王五,也提到了他的一个挚友,也是他的结拜兄弟——谭嗣同。

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把自己的宝剑交给了大刀王五保管,后来我查了一下史料,他的这把宝剑原来是有名字的,叫“凤炬剑”。

除了这把“凤炬剑”外,谭嗣同还留下了两把自制的琴,一把叫“雷残琴”,一把叫“崩霆琴”。这两把琴也是他跟妻子李闰的心爱之物,在他赴京变法之前一夜,两口子曾灯前对弹。随后,他携带着这两把琴,外加那把宝剑,毅然赴京变法,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103期:谭嗣同:上马能提剑,下笔能成书,入狱后妻子说的一句话让他呜咽!

名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谭嗣同真实评价(1)

一、

若没有那场变法,那么谭嗣同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形象,或许是佛学家、是侠客、是诗人、是艺术家。

是的,谭嗣同真就是这么一个奇男子!

本出生于官宦世家,全家都受益于科举,唯独他对科举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科举;本是一个异常激进的人,年轻的时候却潜心修禅,甚至完成一部哲学大作《仁学》;本以为是一介文人,没曾想还曾经仗剑走天涯,武学造诣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

之所以谭嗣同会变成如此矛盾的个体,我(杨角风)觉得,跟谭嗣同幼年的遭遇脱不开干系。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虽然也曾做到过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这么大的官。但是他对子女却很宽容,而且对待子女的成长缺少自己的主见。

但谭嗣同的母亲徐五缘却不一样,她对谭嗣同的教育问题很是看重,平时也不苟言笑。他在《先妣徐夫人逸事状》里面,曾详细记载了幼时的他跟母亲的关系,以及母亲的性情等内容:

“先夫人性惠而肃,训不肖等谆谆然,自一步一趋至置身接物,无不委曲详尽……故嗣同诵书,窃疑师说,以为父慈而母严也。”

谭嗣同一方面也想跟母亲撒撒娇,另一方面又得故作坚强,这种内心跟外在表现的矛盾,形成了激烈碰撞,对谭嗣同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作用。

名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谭嗣同真实评价(2)

二、

比如,在谭嗣同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大哥结婚的事,回老家待了一年,临走前嘱咐他:

“戒令毋思念!”

一个七岁的孩子,心里并不愿意跟母亲分离,但内心却倔强得很,送行时母子俩人也是互相倔,谁都不说话:

“拜送车前,目泪盈眶,强抑不令出!”

但是,等母亲真的走了,小小年纪的谭嗣同因为太过思念母亲,接连生了好几场大病。等到第二年母亲回来,问起生病的事,是不是因为思念母亲导致?

谭嗣同仍然倔强地回答不是,这让其母亲徐五缘,既心疼又欣慰:

“此子倔强能自立,吾死无虑矣!”

所以,谭嗣同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本身就倔强,死不认输,他的一身傲骨也源自于此。

等到了十二岁那一年,他的母亲因为回家省亲,结果感染了瘟疫,回京后也感染了谭嗣同的长姐和长兄,三个人也因此接连丧命。就连谭嗣同本人,也在床上躺了三天不吃不喝,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活了过来。

这之后就是谭家二姨太太当家了,谭嗣同在家中更是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直到成家后都没有消散。他也多次跟妻子李闰写信,担心二妈(二婆婆)刁难,强调要节俭:

“惟必须节俭,免得人说嫌话耳!”

名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谭嗣同真实评价(3)

三、

母爱这边缺席,父爱又常不在,故谭嗣同跟兄弟们关系很好,可惜他的兄弟大都不长命:

“余夜读,闻白杨号风,间杂鬼啸。大恐,往奔两兄,则皆抚慰而嗬煦之。”

后来他跟大刀王五的关系如此之好,甚至结拜成异性兄弟,也恰恰是谭嗣同特别重视兄弟情的原因所在!

经历了母亲和长兄去世之后,谭嗣同开始崇尚武学,在十三岁的时候甚至写下这么一副相当中二的对联:

“惟将侠气流天地,别有狂名自古今!”

谭嗣同并非仅仅是说说罢了,而是真的就去学武了,他拜过很多人为师。比如拜过胡七为师,胡七也是晚清著名武术家,贯习通臂拳,形意拳,太极拳,擅使锏和双刀;他也跟着父亲的部下学过骑马射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勇善战的骑兵;后来他还拜大刀王五为师,学习剑法以及单刀,后来不知咋搞的,俩人又成了把兄弟……

曾创作过《潘金莲》、《忠王李秀成》、《关不住的春光》等剧本的剧作家欧阳予倩,他祖父曾教过谭嗣同文学,他评价谭嗣同:

“他喜欢技击,会骑马,会舞剑,我曾看见他蹲在地上叫两个人紧握他的辫根,一翻身站起来,那两个人都跌一跤。”

甚至他还跑去甘肃父亲的驻地,跟西域人一起骑马逐猎,颇有飞将军李广的风范。

名人对谭嗣同的评价,谭嗣同真实评价(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