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飞虹打一字,小桥上下隔新月打一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6 19:16:42

“文峰函海傲四宇,塔笔飞虹锁双江。”太平廊桥位于德阳市罗江区、飞跨于罗纹江上,是一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石拱桥,也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廊桥。桥上古色古香建筑群是连为一体的亭、阁、楼、廊。歇山式、攒尖式,镂空雕花的枋、四角飞出的檐,彩绘的角花、雕花的栏……历经 200 多年风雨,太平廊桥依旧风光旖旎、光采依旧。

罗江山川形胜,人杰地灵,古有“佳山水”“人文胜迹甲他邑”的美誉。如今,太平廊桥已成为罗江的重要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凡是到德阳罗江旅游观光的游客基本都要到太平廊桥去领略它的古典与壮美。

江上飞虹打一字,小桥上下隔新月打一字(1)

历经波折的古桥

元明至清乾隆初年,罗江两岸只有两个木码头,人们只依靠一只大船行旅往来,这就是最早的川陕官道罗江古渡。

公元 1753 年,邑人谢子忠、李作美等人力请县令叶鉴在东门集资建桥,很可惜桥墩初成便被洪水冲毁,耗资千两白银而无一功。然而,民众对建桥的愿望并未就此打消,反而空前迫切。次年(1754),民众就因建桥一事聚集于罗江县衙前,时任县令谢自泌怕激起民怒,答应建桥。

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耗时一年半把桥建好了。桥的东西建有渡岸,东头建有碑亭,里面记录了建桥者、捐钱者的名字,又建潺亭一间来供奉观音、水府摄神、土地等,以保佑这桥永远稳固。此次建桥总耗资 5884 两白银,全部为县内民众募捐。建成后,取“形势具而气脉通,景运因之以开”之意,题名为“启运桥”,这就是今太平廊桥的前身。但最终因桥基不牢固于 1763 年被冲毁。

在桥被冲毁的同一年,云南杨周冕到罗江任县令,上任之初了解民情,得知民众的最大愿望就是建桥。第二年杨周冕就开始谋划在东门外江边重建启运桥。

此次重建,杨周冕做足了准备。方案一定下来便招募工匠,汲取前人的经验,造桥时扩大桥基;又在工匠的指导下,组织人用糯米浆和石灰混合,在石臼中反复冲捣使其成胶合状,用于砌石和填塞缝隙之用。杨县令亲自督工,强调在建桥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泥土。新“启运桥”于1764 年端午节前完工。完工的第二天,天降暴雨而桥却依然如固。人们欢呼雀跃,敲锣打鼓,奔走相告,*猪宰羊,并在江上举办了盛大的赛龙舟比赛以示庆祝。可惜的是,这座大桥不幸在 1780 年被冲毁。

此后,罗纹江两岸的人们依然用渡船过河。1802 年六月初十,陈启泰到罗江任县令时见此情形,又动了建桥的念头。杨周冕建造的桥梁只剩下桥墩,陈启泰便招募工匠,聘请邑人姚国法为设计师,在罗纹江上重新建造“南北川陕必经之要桥”,经过全县人民三年的努力,桥终于建好,“长五十四丈,高二丈六尺,阔二丈四尺,共十一洞”(长180 米、高 8.67 米、宽 8 米,共 11 洞)。当时恰逢平息了白莲教之乱,于是把新建好的桥命名为“太平桥”。

从此,这座被誉为四川古代桥梁之最、南北川陕必经之地的桥栉风沐雨已 200 多年,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桥名至今依然沿用。

江上飞虹打一字,小桥上下隔新月打一字(2)

独特的文化地标

从一座造福于民的太平桥,到德阳的文化地标,从普通的拱桥到壮观宏伟的廊桥,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保护与重建。

20 世纪 80、90 年代,太平廊桥先后被德阳市及罗江县宣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7 年,为缓解太平桥的交通压力,罗江县政府在原桥下方修建一座与古桥走向一致,同为 11 孔的实腹式石拱桥,与古桥合为一体,桥下设闸,蓄水成湖。扩建后桥宽 23 米,长 223.9 米。

2006 年,罗江县在加固原桥体的基础上,新修建了廊亭、阁楼、牌楼等设施,使太平桥成为一座廊桥,兼具“亭”之飞扬与“廊”之内敛的双重美感,改称太平廊桥。

改建后的太平廊桥造型非常独特,由多栋亭楼加廊楼连接而成,每个亭楼都有五层建筑,高约 30 米,看起来非常的雄伟壮观,而亭楼之间又是用廊楼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全国各地的廊桥造型中都属于极为特殊的一种廊桥构造。更具特色的是桥的一侧可以专门用于行人走路,另一侧则是通行汽车的通衢大道,可以说太平廊桥创造了全新的廊桥模式。正是由于太平廊桥独特的造型使得人车分流,所以廊桥既是城市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2017 年,罗江撤县设区,同年该区实施了太平廊桥仿古建筑维修工程,即对廊桥东西两边的牌坊进行基本维修。由于长年的日晒雨淋,廊桥建筑的油漆有一些脱落,于是便对廊桥中部的廊亭、阁楼进行了外墙粉刷,还对破损的飞檐、脊兽、瓦片等进行了维修、更换。

如今,这古色古香的廊桥上人来人往。站在桥的主楼上,向北望去,秀美的玉京湖一览无余,向南可以欣赏壮丽的天台湖,罗纹江的美景也可尽收眼底。人们在廊桥上徜徉,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罗纹江岸,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

江上飞虹打一字,小桥上下隔新月打一字(3)

廊桥的多样空间

廊桥是中国现今桥类文物中重要且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匠精神造就的人类建桥历史的奇迹,亦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大奇观。

作为秦蜀官道桥梁之最的太平廊桥极具研究价值。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刘杰认为,廊桥有多重功能,除了基础的交通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中国传统城乡环境营造的美学范式。“这种美学范式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太平廊桥正是其中的典范——

它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太平廊桥上设有长条木质板凳等休闲设施,供往来的市民、游客休憩。漫步桥上,还可以看见很多围坐在一起的牌友和茶友,人气十足。

它是购物消费的集市。太平廊桥上有各种小店,桥下还可以喝茶,已成为摆摊设点、经营买卖的优良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罗江的烟火气息。

它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太平廊桥上多题有文人墨客的绝妙佳句,或是与生活、文化相关的雕刻。此外,廊桥上还经常举办川剧演出,承载了当地居民的公共生活、文化传统,是罗江民俗信仰、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江上飞虹打一字,小桥上下隔新月打一字(4)

它还代表着一份质朴的乡愁。太平廊桥见证着当地居民的悲欢离合,送别迎回了无数游子。廊桥浓缩了几代人的记忆,传承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是游子对家乡记忆的具象载体。

……

现如今,太平廊桥已不仅仅是一座通行的桥梁,更是一座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每一处构造都蕴含着工匠的智慧。它见证了罗江城市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

倚廊桥静不语,往来皆过客。在桥边小憩,看桥上的人来来往往,听侧面水车缓缓转动,感受玉京湖的风拂过脸颊,每一处从过去“穿越”而来的亭台楼阁,仍富有生命力。拾级而上,登高远眺,文峰双塔与太平廊桥相汇,两岸的风景倒映在水面上,还有那隔着水面传来的川剧婉转的唱腔,别有一番风味。

廊桥已成为罗江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漫步于其间的行人、游客,感受着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仿佛听见了古老的太平桥在低吟、在鸣奏,那一曲或缓和或激昂的时代独唱,让怀揣故事的太平廊桥充满了藏匿于俗世的浪漫情怀。

作者:刘琴

责编:向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