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靡全球
《功夫熊猫》是一部取材于中国元素的美国动画片,上映之初即全球风靡。
《功夫熊猫》从人物设定、生活场景到处世哲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蕴含着“ 中国不再只是烘托西方主流叙事的背景,而是切实地存在着”的深刻意蕴。
功夫熊猫(图为网络截图)
但是影片中阿宝实质上却是一只披着西方对中国想像的外衣,宣扬西方价值观的大“熊猫”。
本文以《功夫熊猫》为载体,运用形象学理论剖析《功夫熊猫》里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构建,并从“自我”与“他者”的角度分析西方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形象的认识与态度转变。
导演斯蒂芬森:“《功夫熊猫》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他自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迷,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在一次采访中他这样说道:“我很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 能做这么一部电影 ,我觉得非常自豪。”
虽然导演斯蒂芬森和主创人员没有真正到过中国,也没有真正地见过大熊猫,但是他们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观看大量优秀的中国电影,并从中国传统建筑之中汲取灵感。
功夫熊猫(图为网络截图)
最终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创造出“最像中国电影”的《功夫熊猫》。
- “中国热”
在“中国热”全球升温的背景下,《功夫熊猫》为迎合西方社会民众的需求而产生。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其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和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渐渐为西方社会所知。
师父(图为网络截图)
在西方民众迫切了解中国的需求下,塑造切实、饱满的中国形象成为必然趋势。
同时,影片《功夫熊猫》的出现也是西方社会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
《纽约时报》影评人卡特·莱德利说:“好莱坞讨好中国文化的倾向, 已从过去专门迎合外国人 ,逐渐变成了迎合中国本土观众, 这也是拓展中国市场的手段变种。”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西方对中国态度的转变,通过社会集体的想像,创造出了《功夫熊猫》这部具有中国色彩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