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心怀祖国,学富五车,成就自我!
我在加拿大给儿子上初中语文课九年级下册
第五讲:现代名篇,激励整个人类的诗来了!
我:因为中国和前苏联特殊的历史关系,高尔基的《海燕》可以说是除了在前苏联之外,最有影响力的国度。我的父母辈,还要我这一辈,都对这个诗歌耳熟能详。如今,过多地宣讲其当年所代表的革命意义,其实没有太大必要。但是,作为鼓舞青年奋发向上,抗争命运的诗篇,仍然是极为上乘的佳作。
儿子:我看“预习”里面很多内容,我先消化一下,然后再看看内容再说。
我:
《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俄国工人运动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儿子:我看像散文,不像诗。海燕不只是“暴风雨的预言者”,更是暴风雨中的斗士。但是,好像又是在歌颂海燕的诗。
我:哈哈,是啊,这就是散文诗。你回忆一下初中第一课:朱自清的《春》是不是也是这样?
儿子:哦,对,想起来了。我说呢,怎么这么多的拟人和比喻,而且还很有节奏感,富有激情,让人看了血脉贲张。
我:其实,很多人朗诵过这篇散文诗,有很多版本,你可以找来多听听,找找感觉。
儿子:我听了几个人的朗诵之后,感觉到一种力量,真的,不服输,敢于奋斗的力量。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拿暴风雨中的其他动物的表现来对比。如果说,这些实像起到意象的作用,那应该是反衬那些非战士,或者懦弱的人吧?
我:不止如此。这种手法叫做象征,象征的作用还是很丰富的。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如本文,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儿子:那象征和比喻有什么区别呢?
我:问的好!无论是明喻还是暗喻都没有象征来得丰富。
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儿子:是不是作者想说,这种革命风暴是必然的,是被真正的战士,如海燕一般的战士们所期望到来的,而且想更猛烈些的?
我:当然,既然要掀翻旧的腐朽的体制,就要彻底,猛烈,顽强到底。其实放到今天来讲,青年人的生长也是一样,不要总是幻想一切风平浪静,顺利流畅。人生往往不是这样,不是我说教,而是确实如此。虽然我们并不希望人生中总有暴风雨,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活得有尊严,有力量就要像海燕一样,不要怕,去迎面对视,去超越自我,去克服困难。
儿子:因为怕是没有用的。
我:对,就是这个意思。海鸥、海鸭、企鹅、都是这样。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
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
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儿子:暴风雨越猛烈,越能表现海燕的精神之可贵,之动人。
我:就是这样!如果你是海燕,你会对海鸥、海鸭、企鹅和狂风、乌云、雷鸣说什么呢?
儿子:
口语,还是书面语?
我:当然是书面语!这是写作要求,不是口语表达要求。
儿子:
我不会是你,总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就*
海鸥啊,我原来看错了你
你窜来窜去,无非是恐惧
我要叫喊,我是充满渴望的叫喊
我不会是你,总是应和着海鸥的*
海鸭啊,你恨不得长出双手掩住耳朵听雷声
你躲来躲去,无非是害怕
我要鄙视,我是看不起你放弃了战斗
我也不会是你,你总是蠢笨地躲起来
企鹅啊,我是真的不欣赏你
悬崖底下,就是暴风雨中安稳的家吗?
我要提醒你,狂风巨浪会卷走胆怯的你
狂风啊,你给我听仔细
你吓得坏它们,却让我飞身而起
因为我可以乘势而为,好风凭借力
你卷起的巨浪,也是我的愤怒
乌云啊,你是提醒我战斗即将开始
我感谢你,为我蓄势待发,为我改换声色
我高兴看到你,因为穿越你之后就是风和日丽
你是我欢歌的信号
雷鸣,再一次雷鸣,我的呐喊终于破茧而出
我的冲天之怒,必然会有你的擂鼓助威
我就是要成全你,成全自己
因为你们,才让我更有信心地喊出: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行啊,你升华了。成了一只小海燕了!
那看来,在不需要什么“社会大革命”的年代里,你的自我革命,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因为我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你的激情。好好把握属于你自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同时,我也相信,课后的两个链接:巴金老先生写的“日”和“月”,你也能有很好的理解。
儿子:对了,咱们不是说可以结合第16课,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来学习《海燕》吗?
我:对的。不妨把书翻到86页,看看叶圣陶先生是从哪个角度来引领我们阅读《海燕》的,你只需要提炼出他的观点即可。有助于领会《海燕》的内涵。
儿子:
1.叶圣陶这篇课文说的是:作者写文章,追求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2.作为读者,看到文字不是目的,要通过文字去接触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3.如何做到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呢?这就需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领会《海燕》时,也要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一起飞。
4.只有这样驱遣想象才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躲避“生活的战斗”。唯有迎上前去,才够得上“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读者也许是海鸥、潜水鸟、企鹅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感到海燕的快乐,因而改取海燕的态度,这是一种受用;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
5.要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不能过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我:对了,至此,我们对于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海燕》这样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如何配合我们的想象力,跟作者达到共鸣,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思维训练:
1.散文诗的最大特点,用散文情境交融,用诗提振激情;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和诗歌中的意象相融合,凸显出的象征意义必然十分壮观;
3.烘托和对比,更能突出海燕的象征意义,其中的用词,作者和读者都应该字斟句酌;
4.当今的意义,不在于社会革命,而在于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