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家训,德川家训内容大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7 05:29:07

第二次奉直大战前夕,徐树铮邀请张学良到他的办公室。徐树铮除了把前清摄政王载沣的配枪送给张学良之外,还送给了他一句话“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这句话是《德川家训》的第六条。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徐树铮是在威胁张学良所代表的奉军。

德川家康(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 ,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你知道《德川家训》的完整内容吗?

近似的大文化背景,必然孕育近似的文明传承,中国与日本便是如此。中国人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历史长河中,有朱子家训和曾国藩家书等(就是那个在三只鸡蛋上跳舞统治了山西38年的阎老西,还有一本阎氏家训呢!)。其实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也有一部改写了大和民族近代史的家训:德川家康家训。只不过与中国的家训不同的是,这部家训看似文字简单,只有短短的8句话,却是用血泪与耻辱写就的。

公元1616年,75岁的德川家康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直到这时他才可以真正地松口气了。70年了,德川家康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但每一次他都以卓绝的意志咬牙强忍着,等待着他的对手一个个全部倒下。最后他象得利的渔翁那样从容的将整个日本收入自己的囊中,开辟了日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幕府――德川幕府。70年的风雨让德川家康深知创业的艰难,因此弥留之际他留下8句家训要求后世子孙严格遵守。也正是这8句家训指引着后来的德川将军们统治了日本二百六十年之久,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幕府。

一、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德川家康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日本的战国时期,同时代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都是日本历史上公认的英雄,与这些人物相比家康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时运上都有不如,因此等待与忍耐甚至是俯首称臣都是必须要做的。正是经历了这些艰难,他才告诫子孙们:人生的道路是泥泞的,任何的急躁和不冷静都会遭受灭顶之灾。

二、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
公元1547年,只有6岁的德川家康被父亲作为人质交给今川家,谁知半路被织田家劫到了尾张国,此后直到他成年的十多年时间里,家康一直作为人质被软禁着。长期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保障的生活让他明白人生来就是不自由的,那些成就大事的人是一定要能够容忍种种约束的。

三、心生*时,应回顾贫困之时。
在德川家康之前,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本来秀吉是完全有可能开辟幕府,建立自己的基业的。可惜膨胀的*让他忘乎所以,将魔爪伸向了朝鲜,进而妄想图谋中国。数年的朝鲜战争严重的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也直接造成了丰臣家族的垮台。看在眼里的德川深知,*是魔鬼,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因此他告诫子孙们应时时小心注意。

四、 心怀宽容,则能无事长久。
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与争斗有多少都因偏狭与嫉恨而来,若能心胸开阔,又何会有如此多的*伐呢?

五、 视怒为敌。
《孙子兵法》云:“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可见恼怒会让人失去理智,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得天下,正是因为他处处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头脑冷静,因此才没有在重大问题上犯过原则性的错误。

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与跟他并称为日本战国四大名将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比起来,德川家康非常明白久战必亡的道理,因此他并不迷信武力,而是巧妙的利用各种手段保存和壮大实力,在其它的英雄都拼倒后,他轻而易举的取得了天下。

七、责人不如责己。

怨天尤人者终难成大器,在残酷的环境中,你只能依靠自己。这一点在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德川十分的明白,所以他才会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八、不及胜于过之。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是在志得意满之时出现了失误,一个在即将统一日本之时,死于叛乱。一个在已经平定日本之后贸然进军朝鲜,最终失去了一切。看在眼里的德川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告诫子孙:缺憾才是一种圆满。

70多年的隐忍生涯,造就了德川家康坚忍不拔且含而不露的个性,也让他总结出了这8条人生至理,可谓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即便到了今天也可以作为个人修养的指导,值得认真的揣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