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柴静有很多身份。她是记者,不管是非典还是矿难,她都冲去一线采访;它是调查者,2015年初的《穹顶之下》引发全国从上到下的讨论;她还是作者,她的《看见》是2013年当之无愧的年度图书;她还是一位母亲,育有一个孩子。
今天我们抛掉柴静的其他身份不论,来看看一个严肃的柴静,一个文艺,严肃,思考深度的柴静。她在读什么,她有什么感悟?下面是柴静的书单,收好喽!
果壳:谣言粉碎机系列(套装共3册)柴静推荐语:狭隘的来源往往是无知,启蒙的意义就如康德所说“敢于知道”。
何伟:奇石(译文纪实) [Strange Stones]柴静推荐语: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暏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那个酸楚就是剧变的实质——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柴静推荐语:1978年,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批评美国和西方社会过分重视法律。索尔仁尼琴被公认为是追求自由,不畏强权的标志性人物,但他认为法律是一个冷酷的东西,是一种威胁。肯尼迪大法官当时42岁,这些话带给他强烈的震撼,他意识到地球上有一半人口在法治领域之外生活,有两个原因“要么不愿,要么不能”。法律的基础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人们没法恪守你不敬畏的事物,不会维护你不了解的东西,更不会去捍卫你不知道的事情。”这大概就是一向谨言慎行的最高法院法官们面对电视镜头的原因。宪法不是过时和古老的条文,也不靠神秘感维系,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人们参与,辩论,明白和知晓它的意义和目的,才能把它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当下中国,也是如此。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