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在家的时候想茶饭不思,终于等到孩子周末回家,自是腻歪得不行,然而好景不长,妈妈一开始唠叨,分分钟想离家出走。
“你吃饭洗手了吗?洗手的步骤知道吗?要用流水洗,要擦肥皂,打肥皂两次,搓手一分钟,冲洗一分钟。”
“你吃饱你刷牙了没啊?一天刷三次牙!”
“睡睡睡,九点半了还在睡,高中生了还睡得下去”
……
唠叨式教育,源于对孩子的爱与期待。
但,你越是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容易被孩子忽视,没有分量。
作家刘震云曾直言不讳,表达了对唠叨式教育的反感,他说一切的啰嗦重复都是父母在发泄焦虑以及转嫁责任的表现,反反复复地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写在最后唠叨,容易引发孩子逆反情绪,伤害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长建立起防御机制,无法敞开心扉,哪怕遇到难以解决的事,也情愿自己硬扛,身心俱疲。
这样的亲子模式延续到成年以后,容易亲情淡漠,难以与父母亲近。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愿与天下父母共勉!
感谢阅读!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