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诗评
原文大榕树
文/邓万发
你来了。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对你思念的枝叶已茂密成林
别问我的过去,别问我的未来
人人都只想,领略我现在的美
的确,在你的爱,你环抱的呵护
好风,好水,让游人没有了忧郁
和白云一起看小鸟展翅飞翔
善解人意的鹭鸟,演绎着惊喜
意外收获被你手机频频捕捉
最初,以为自己只有孤寂相伴
后来,才知道我对自己的坚守
成为你喜欢我的那部分快乐
全景天空,任由晨光出巢。晚霞
的绚丽,在激荡的波浪中归巢
都说人间没有天堂,没有仙境
会呼吸的气根却把秘密点破
是游船穿越幽境,穿越我心谷
自由像风里鸟,自在像水中鱼
己愿,是百鸟永不厌倦的天堂
2023年10月19日
注:新会小鸟天堂有"一株榕树便天堂的特点,它拥有“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的三大自然奇观。
赏析借景抒情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在此诗中,诗人把榕树的坚守描写得有血有肉有,和人的品性别无二致。这种拟人的书写,将情感尽可能的发散其中,才有了诗歌多姿多彩的意境和生动的瞬间定格。诗人通过对榕树心理活动的拟人化描写,用百鸟的栖息证明了榕树的价值,这也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声。通过这首诗,对于人们认识自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准确的自我定位,在思维上就是成功,思想解放后,实事求是的执行,价值自然就有了。可见,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多么重要。
这首诗结构分明,诗人分了两小节,内容相对繁杂,通过细分可知,前节主要写景,后节主要写情,情景交融,传达诗意。下面,深入诗歌,作详细解读。
第一节开始,前两行,诗人采用了逆向的写作手法,成了茂密的枝叶在思念游人,而非游人被枝叶吸引,这一降阶的描述,体现了榕树的谦卑和宽广的胸襟。人格化的写作方式,实际上也是写作人情感的注入,体现的是诗人的个性品质。接着谈到榕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现在的美才是触眼可及的,过去和未来皆难以真正企及。这是现实和虚幻的比较,而最真实的就是当下的。诗人通过榕树来传达这一道理,显得非常自然可信。榕树的美带来的价值在诗中慢慢体现了,先是消除人的忧郁,再是带来惊喜,这种意外体验只有亲近大榕树的人才能感知。诗人在赞美大榕树的同时,也许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还要结合下文来看。
第二节,诗人用一个时间性形容词“最初”“后来”来表现榕树内心想法的错误,与事实形成巨大落差,这成就了巨大惊喜,也造成了诗歌现实与幻想的张力。有的时候,你只需要成长,有些东西自然就吸引来了,榕树就是这一体验的代言。接着,诗人从榕树的视角描写了对大自然的感受,全景天空,晨光出巢,晚霞归巢,这就是美的体验。以此来否定人间没有天堂,没有仙境的说法。因此,诗歌的逻辑也显得十分紧密,内容很紧凑。
诗人借用榕树气根之口将秘密点破,可以看作是自证。接着又举例说明“游船穿越幽境,穿越我心谷”,这展现的是榕树的根部构造之奇特,夸张的弯曲度和茂密的样子,人仿佛到了异界一般,也只有在榕树这儿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实物对象的对比,也是对想象的实证,对榕树是仙境是天堂的证明。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散文,是作家巴金写的《鸟的天堂》,作者发掘和描绘了大榕树的胜景,创造出清丽悠远的意境,和本诗可谓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或许是诗中榕树是天堂说法的出处。而在鸟和鱼眼中,这儿就是自由自在的象征,最后,诗人借此情此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有像鱼鸟一样永不厌倦、自由自在的天堂。大榕树成了诗人游仙的向往之地,成了寄托情思的理想胜地。也许,每一位诗人心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胜地,安放自己的心灵。
这首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开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大榕树象征天堂、仙境的意念,袒露心中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之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永不厌倦”,对鸟来说,这是它们的本能和生活习性的驱使,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这样“永不厌倦”之地或许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从这点来看,又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深层探究。古语有云:诗言志。将诗人的这份美好,停留在大榕树这里,就是对心灵最大的慰藉了。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