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姜块的形成
大姜播种后,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种姜上催出来的芽就出土形成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它的基部就会慢慢地膨大,形成姜母,也有叫"二母子""二姜"的。然后姜母的两侧就会分出2–4个姜苗,这是第一次分枝,这2个分枝的基部同主茎一样,也是慢慢地膨大,就形成了第一次姜块,也称其为"子姜"。子姜然后再分苗成为第二次分枝,基部再膨大成姜块,称为"孙姜",孙姜再生"孙孙姜",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直到收获为止。
如果你是一个种姜户,你如果上心就会发现,凡是双排姜大都是发生在子姜形成期。如果发出2个子姜芽,那肯定是单排姜,如果以后再发出第3个子姜芽,出现双排姜的机率大增,4个那机率就更大了。此阶段就是大姜的"三股杈"时期,也就是大姜有一根主茎,外加两根第一次分枝的时期。
在大姜的"三股杈"时期,加强综合管理,双排甚至三排姜的产生机率大增。
如何进行大姜"三股杈"时期的综合管理呢?无非就是水,肥,控旺,覆土的厚度和时间等。
二,增加双排姜机率的措施1,增施磷肥
凡是大姜种植户,很少有人重视磷肥的施用。大家都觉得磷肥对大姜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小,因为大姜对磷肥的吸收确实不多。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产出1000公斤的大姜,吸收氮肥为6.34公斤,钾9.27公斤,磷仅有区区的0.57公斤,所以大家都是重氮钾,轻磷肥。
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磷是什么?磷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作物生根,壮苗,促进分化,你的大姜土壤中有效磷不足,大姜岂肯分化?同时磷还能促进氮和钾的吸收。因此一定要重视磷肥的施用,可在基肥(有机肥)中加入20–30公斤的过磷酸钙,或者是在"三股杈"时期叶面喷施过磷酸钙溶液,或磷酸二氢钾等,以促进侧枝的多发。
2,控旺
我这里所说的控旺,并不是要求你叶面喷施控旺剂,而是让你在大姜主茎高度超过垄高时,亩冲施3–4公斤的磷酸二氢钾。
冲施磷酸二氢钾的目的,一可以补充一下土壤中的磷和钾,二主要是为了控制地上主茎的过快生长,以集中养分促进地下子姜块的分生和膨大。
3,覆土
我们在播种大姜时,一般的覆土厚度为3–4厘米,也就是2–3指深,不能过厚。当大姜进入"三股杈"时期,子姜会慢慢靠近地表,有的已经露出地面。姜块一旦露出地面,就会发生青头,主要是子姜露出地面后就不再分生孙姜,所以就要进行覆土。
这时要注意覆土的时间,一定不要过早覆土。当有很少的子姜块暴露地面时,可进行2–3厘米,大约1指多厚的覆土。不进行过早覆土,可有利于大姜底部的粗壮,形成更多的侧芽,从而可以形成双片姜。
4,乙烯利浸种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后可以经过植物的叶片,皮层,果实或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然后传导到作用部位,产生作用。如促进成熟,矮化植株等。当把乙烯利用在大姜的浸种上时,它会对大姜根系和茎叶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产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姜块肥大,美观,姜块呈多层排列,品质好。
但是,大姜用乙烯利浸种,一定要注意浓度,否则适得其反,产量严重下降。经多年的实践证实,用12.5–25克的乙烯利,兑水100斤,在大姜播种前,将掰好的姜块放入乙烯利溶液中,浸泡15分钟后捞出,晾干后就可以播种了。
大姜自形成"三股杈"至收获都称为旺盛生长期,而"三股杈"时期正是由种姜所提供营养,逐渐转变到植株自己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进行自养的时期。此期间大姜植株生长速度慢,生长量较小,但是,此时形成的一次分枝却是以后制造养分,形成是否双排姜,从而形成产量的重要器官,为后期植株旺盛生长和获得高产打下基础。
因此,大姜"三股杈"时期的主要管理工作是,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宜的肥水管理和防除杂草工作。春夏之交,温度变化大,应通过覆膜,揭膜调节幼苗生长的环境条件,避免低温冻害和高温灼伤幼苗。此期的肥水管理要"少吃多餐",加强土壤的划锄松土,除草等工作,使幼苗健壮生长,促多分枝,增加双排姜的机率。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性良好,易于排水的沙壤土中栽培的大姜,在催出壮芽,再按照上面我所说的那几点后,才会最大程度的提高双排姜的机率。对于土壤的选择,确实很有关系,在我老家这里,沿渠河两岸的沙壤土中栽培的大姜,就比那些黏土地中的双排姜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