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的感受议论文,日本侵华战争观后感5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19 02:06:19

点击 “宣 讲 家 网” 可以订阅!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政策“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在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掠夺生产工具,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中国气。”这是对日本侵华罪行的精辟概括。

日本侵华的感受议论文,日本侵华战争观后感500字(1)

“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首先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认清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历史是清醒剂,是人类最好的教科书,铭记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罪恶历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有现实的意义。

明治维新后,日本一步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罪恶计划之一,是企图用摧毁他国文化来发展自己,即从文化上对被侵略国进行渗透,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语言文字等强加于这些国家,在军事侵略的同时进行文化侵略。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是为其军事侵略服务的,目的是要摧毁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以灭亡中国,将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文化侵略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表现,首先是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与破坏。历代积累的图书典籍,是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10月,在哈尔滨的黑龙江省立图书馆西库遭日军炮火,历年珍藏的珍善本图书被焚毁。日军占领东北后,仅1932年3月到7月,就焚烧典籍650余万册。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淞沪地区,挑起“一二八”事变,焚毁上海高校和文化单位的图书七八十万册,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珍藏的宋、元、明、清历代珍本、善本或秘本。“次日10时,日军多架飞机向中国最大文化出版机关之商务印书馆总厂投下六枚炸弹,顿时浓烟蔽日,机器尽毀。1932年2月1日晨八时许,苦心经营三十余年,庋藏图书四十六万册,荟萃中外古籍善本,服务公众学子的东方图书馆又复起火,古籍孤本,尽付一炬。这一中国文化出版机关的巨大劫难,震惊中外。”1940年3月,在华美国人完成了《日本在中国的文化侵略》一书。据他们不完整的统计,抗战以来中国的图书损失在1500万册以上,其有形损失难以数计,而无形的损失则更难以估量。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又一罪行,是推行奴化教育,妄图将中国人民“驯养”成“俯首听命的顺民”。如*同志所指出,日本侵略者以“奴化教育来腐蚀我们的民族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通过奴化教育鼓吹奴化思想,培养奴化人才。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日本即在台湾和辽东半岛开设奴化教育机构,极力谋取在华教育权力,通过“疏导同化”、“皇民化”、“同化主义”和归顺“皇国之道”等措施,极力推行日本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在华的殖民奴化教育体制的建立,鼓吹“以大和民族的优秀的国民性和它的文化作为中心”,推行对华的教育侵略政策。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首先是强制日语教学。日语被定为“国语”,从小学开始将日语列为必修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效忠日本的亡国奴。为“普及日语”,在学校定期举行日语比赛、日语学艺会、日语雄辩会、日语演讲会、日语作文比赛等,规定日语成绩不好,就不能毕业。日军还在城门及交通要道普遍设立检查哨所,对不能用日语回答查问的人则公开处罚,迫使男女老少都得接受日语教育。

为宣扬“日本文化和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培育”崇日、亲日的感情,日本帝国主义不惜篡改历史,用新编写的奴化教材代替原有的教科书。日军占领上海后不久即发布《清查妨碍中日亲善必查禁图书》等命令。到1942年3月,因“妨碍中日邦交”,被扣押的书籍总数达19164017册,其中小学教材有15178284册,中学教材1464817册。这些后来都被新编写的宣扬奴化的教材所代替。不仅“五四运动”、“五卅惨案”、“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被删,而且“戚继光”、“岳飞”、“苏武”、“文天祥”等也不容。更无耻的是,“新教材”竟将东北划出中国版图;宣扬正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阻止了英美对亚洲的扩张”,“日本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避免被英美瓜分。这样,日本不仅不是侵略者,反而成了中国的“恩人”。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致使大量古建筑、文物损毁。1946年3月国民政府公布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汇编的《中国战时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总目》。据统计,除东北、台湾和解放区外,古迹被毁有741处。这个数目显然十分不准确,例如日军疯狂烧*抢劫的南京市,居然没有一处古建筑损失统计在内。实际情况是1937年12月南京陷落时,日军实行了灭绝人性的 “三光政策”。明初修建的南京古城墙,三分之一毁于战火,中华门城堡箭楼、光华门城墙、中华门城墙大部分焚毁;夫子庙的棂星门、大成殿和所有配殿、楼阁、静海寺等被毁坏。位于南京城郊的南朝陈武帝万安陵前的石麒麟,系公元六世纪的石刻艺术瑰宝,也被日军炮火摧毁。此外,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德桥、利涉桥、淮清桥、大中桥、九龙桥和毛公渡桥等重要桥梁,都遭轰炸或焚毁。秦淮一带大批明清民居也成一片废墟。

日本侵华期间,我国文物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典籍、字画、珍玩、碑帖、古物、标本、地图和艺术品等价值连城。中国战时遭劫毁的公私文物有3607074件又1870箱。日本侵占东北后,在旅大地区、辽阳、鞍山、奉天、铁岭、开源、镜泊湖地区、松花江畔、长春、延吉,珲春,以及红山文化遗址、渤海上京城宫殿遗址等地,对东北的文物进行了掠夺性的发掘,将大量的珍奇异宝运回日本。日本的东亚考古学会、满铁、满蒙文化协会等与日军勾结在一起,是掠夺中国文物的急先锋。这是一场空前的文化浩劫,在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1945年8月31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李济致国民政府教育部呈文中附有《我国历年被日本掠夺文物清册》,《清册》记载:东京帝室博物馆、东方文化研究院京都研究所、御影嘉纳白鹤美术馆、东京细川侯爵府、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陈列室、东京大仓集古馆、关东厅博物馆、伊势征古馆等63家日本公私“文博机构”,都收藏有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这些文物,被公认为是“世上无双的妙品”。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文化侵略”历来是和经济侵略、军事侵略、政治压迫相提并论的。早在1926年,中共早期*恽代英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中明确指出: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永远不能使弱小民族忘记反抗复仇的心理,只有文化侵略可以有软化弱小民族的妙用”,“是帝国主义一种软化驯服弱小民族的文化政策”。90多年过去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重温恽代英的论述,仍可从中获得深刻的教益和历史的启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作者:于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