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由来《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齐宣王是资深音乐发烧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竽,是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讲排场,总是显摆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叫300人一起合奏,规模宏大,气势浩大,比当前的音乐会规模大多了。
如此大规模的音乐会,必定誉满全球,世人都知道齐宣王爱热闹,是忠实的音乐发烧友。
2.南郭先生完美的毛遂自荐。
这不,有个名叫南郭先生的人,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音乐,觉得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南郭先生不远万里跑到齐宣王面前,吹嘘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任何一个音乐人如此吹嘘,绝对没有不动心的观众。齐宣王听得高兴,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从此,南郭先生就和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3.不会吹竽反而混的更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音乐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
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有的时候,南郭先生还指导一些别人怎么吹竽,硬是混成了音乐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