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深圳教师校园招聘笔试真题(龙岗)
(说明:考试真题由考生回忆分享,潘老师收集整理后教研汇编)
公告:题目类型为客观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笔试内容为教育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法规。
题型题量:共60题。单选40题,每题1.5分(教育学23题、心理学12题、课改法规5…);多项选择单选(给①②③④让选)10题,每题2分。(教育学7题、心理学2题、课改法规1题);判断10题,每题2分。(教育学3题、心理学4题、课改法规3题)
一、选择题
1.【答案】A。解析:考查的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2.【答案】C。解析: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用从自己的经验里发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3.【答案】B。解析: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式和状态。教育系统也称教育体系,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整体。教育规律即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4.【答案】A。解析: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的表现,强调知识中心。“课程是知识”是一种比较早、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也是比较传统的观点。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表现。
5.【答案】C。解析: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6.【答案】C。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故选C。
7.【答案】B。解析: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比如讲解教学。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比如科学研究。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比如让两岁幼儿背诵唐诗宋词,但无法理解,这就是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比如学生理解三乘以三的含义是三个三相加,从而学会三乘以三等于九,这就属于有意义学习。故本题选择B项。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师的教学目标。选项A,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选项B,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选项C,教育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目标的建立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素:学生本身的需求,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需要,教师的想法和建议。选项D,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题干中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出来的。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B。
9.【答案】A。解析: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杜威教育观点的掌握。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从听课和读书中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故本题答案选C。A项: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与题干不符,故排除。B项: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项:瓦·根舍因提出范例教学法,即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11.【答案】C。解析: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12.【答案】B。解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13.【答案】A。解析: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
14.【答案】B。解析:根据知觉的概念可知,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5.【答案】A。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其中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班主任的工作,但不是首要任务。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B项正确。A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与题干不符,排除。C、D两项均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但不是中心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
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性格是人格的内容之一。人格的特征分为四点: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其中,人格的功能性是指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故本题选D。
19.【答案】C。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故选C。
20.【答案】B。解析: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①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②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③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④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具体表述如下:低智商者难以有高的创造力;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创造力者,智商水平可高可低。故正确答案为 B。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竞技不是体育的功能。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的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学习教育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影响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3.【答案】AD。解析: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的方法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4.【答案】AB。解析: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5.【答案】ABCD。解析: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是: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6.【答案】ABC。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7.【答案】ABCD。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四个方面:①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②整体性,指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③理解性,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④恒常性,指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
8.【答案】ABCD。解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规定: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
9.【答案】ABCD。解析: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0.【答案】BCD。解析: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常见神经症,它具体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恐惧症、强迫症、伴焦虑心情的适应性障碍、创伤后应激症等。
三、判断题
1.【答案】A。解析:研究表明,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宁,闵卫国主编《心理学》P214。
2.【答案】A。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稳定性是,关注公众号"jiaoshihelper",彼此紧密联系着的。注意的稳定性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广义的注意稳定性并不是指注意总是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不变。在同一活动中,如果没有注意的转移,也就难以保持注意的稳定。
3.【答案】A。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4.【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颁布,明确要求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不少于 10%。
5.【答案】B。解析:学生集体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本身也是教育的目的。劳凯声主编.《教育学》P124。
6.【答案】B。解析: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没做任何努力,常常是在意识减弱时,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想象。梦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