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经历新的史上最热年、我国接连遭遇极端暴雨寒潮事件、美国夏威夷野火吞没整个度假城镇……极端天气频现,气候危机日益凸显。
今天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专家们提醒,气候行动已迫在眉睫,积极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提高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去年我国平均气温创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地表温度、海洋热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海冰面积和冰川消融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创下新纪录,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45℃。这一数字距离2015年《巴黎协定》制订的温升1.5℃控制目标,仅一步之遥。2023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曾在一份声明中提醒:“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到来了。”
我国也不例外。昨天,中国天气网联合国家气候中心公布一组分析调查,梳理我国1951至2023年气温大数据,深入解读了“73年间我国冷暖之变”。其中,2023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10.7℃,刷新了2021年才创下的最暖纪录,成为新的“史上最热年”。从1951年至2023年逐年平均气温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我国变暖趋势明显,尤其是21世纪以来气温显著上升。73年来最热的三个年份,正是刚刚过去的三年,也就是2021年、2022年、2023年。
冬季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73年间我国冷暖之变”调查显示,我国一年四季都在悄悄变暖,只不过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年际波动也较大。全国范围内,青藏高原升温速率最大。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果说,气象学上用于研究气候变化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或许是温和的、不易察觉的,那么,极端气温的频繁出现,已经让气候变化变得更为直观,令人印象深刻。比如,2023年初夏,华北、黄淮地区接连遭遇五轮高温热浪过程。调查统计了我国所有国家级气象站最高气温极值出现的日期,发现近七成的站点都集中在21世纪。尤其近三年,最高气温打破历史纪录的站点达到了503个,近六成站点的最高气温都超过了40℃。而夜晚也变得更热了:我国超八成国家级气象站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出现在21世纪,近三年,最低气温最高值打破纪录的站点更是高达714个,这一数字比以往任何一个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热和冷都会变得更“极端”
“21世纪以来极端暖事件频发,破纪录已成常态。全球变暖并不是普遍而均匀的升温,而是热得更极端,冷得也更极端。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出现明显增温,大气经向型环流更加突出,这些都有利于强寒潮的出现。”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分析报告时提醒。这也是为什么21世纪以来,我国极端冷事件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强度并未减弱。
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单个极端事件上。上海市气候中心朱雪妍博士说,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说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回归。“去年5月开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12月达到峰值,2024年1月开始衰减,并预计在4月份前后结束。这是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强度居历史第五位。尽管这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峰值已经过去,但是,影响仍将继续、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对次年夏季的影响比较强,比如,1998年汛期我国出现了持续暴雨,并引发流域性洪水。”
气候专家们呼吁,以往世界气象日历年主题很少涉及气候行动,但是今年却将主题定为“气候行动最前线”,正是反应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感,以及各方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记者:马丹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