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民间不乏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后成才立业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于民间,经打磨提炼,成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
在“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助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南方 清远新媒体实验室推出“古人的读书故事”专栏,阐述系列成语背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读书故事,配以图片海报。忆古思今,古为今用,了解历史上好书之人的“追梦故事”,对今人或有所裨益。
古人的读书故事①|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包括“囊萤”“映雪”两个故事,分别源自唐朝欧阳询等撰写的《艺文类聚·续晋阳秋》和唐朝徐坚撰写的《初学记》。
“囊萤”,讲的是车胤的故事。
晋代时,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车胤,他好学不倦,勤学刻苦,可惜家境贫困,没钱买灯油供其夜晚读书。车胤不愿放弃夜深人静这样的“黄金时间”,却也无计可施。
在某个夏晚,正干坐在院里默念文章的车胤忽然瞥见正低空飞舞的萤火虫。萤火虫浮动着,闪烁着,照亮夜里漆黑。车胤灵机一动:若是把萤火虫装在一块,不就成了一盏灯?想好就干,车胤找来一口白绢袋,将数十只萤火虫抓来扔进里头,绑紧袋口,萤火虫的光芒穿过袋子晕染开,整个白绢袋就宛如一个小油灯,车胤的“实验”宣布成功。
凭借这股求学毅力,车胤饱读诗书,终成一位刚正不阿、为国为民的好官。
“映雪”,讲的是孙康的故事。
跟车胤相似,同在晋代的孙康因没钱购置灯油,晚上无法看书。某个冬夜,他自睡梦中醒来,侧身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那来自大雪的月球反射光。
何不借用雪光看书?想法一冒出,孙康倦意顿失,立即穿着厚实的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看到宽阔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还亮堂,孙康大喜过望,不顾寒冷、如饥似渴地看起书来。冬夜酷冷,手脚若是冻僵、缺乏知觉,他就起身跑步、搓搓手指,暖和身子后再继续攻读。此后,每逢夜晚窗外积雪,他便借着“雪灯”苦读。通过自学、苦学,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一方名士。
古人的读书故事②|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指凿开墙壁、借着邻居的光看书,出自《西京杂记》。
传言西汉时期,有一位叫匡衡的少年,酷爱读书识字,苦于家中贫困买不起书,他只能到村里藏书丰富的大户人家中打工,借此借阅大户家中藏书。寒来暑往,随着年龄增长,匡衡对知识愈发渴求,然而现实骨感:他每天在地里从早忙到晚,只有中午休息片刻才能看一会儿书;到了夜深人静闲下来有空了,却因没钱添置油灯,只能白白瞪着夜里一片漆黑。
一天晚上,匡衡在土地干完活回家,看到邻居家的窗户透着光亮,照亮周围的夜,一个想法逐渐在匡衡脑海中成形。
回家中放下农具,他就开始摸索自己与邻居的共用墙,终于找到一处有破损、较薄弱的墙壁。“就是这里!”他掏出一把小刀轻抠破损墙壁,不一会儿,一道微弱的光线就从墙缝里透射过来——匡衡创造了自己夜晚读书的“光源”。凭借这一丝光线,匡衡开始夜晚苦读。光线阴暗,眼睛容易酸痛,他不就此放弃阅读,而是休息片刻后继续学习。
凭借凿壁偷光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下笔成文,最终成为西汉知名学者。
古人的读书故事③|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纸张还没有出现,竹子仍是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人们通常把竹子削成片片竹签,刮去青皮,用火烘干后即可用于写字,人们称之为“竹简”。竹简长度与宽度均有限,一根竹简所能记载的文字不多,导致一部书的完成需要大量竹简。内容记载完成后,还需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这些竹片,该过程就称为“韦编”。一部书的完成,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为了深入研读晦涩难懂的《易经》,也为给弟子们讲解清楚,孔子花了不少功夫,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长此以往,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多次被磨断,这就是“韦编三绝”的由来。
古人的读书故事④|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指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
西晋末期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急剧加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在司州当主簿的祖逖和刘琨见识到社会黑暗,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立志复兴晋国、建功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鸣惊醒,便把刘琨踢醒,问:“听到鸡叫声没?”
刘琨侧耳细听,随后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可不吉利啊!”
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这并非不吉利的声音,鸡叫声可以提醒我们晨起用功,不如我们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只见满天星斗,月光皎洁。两人拔剑对舞,直到曙光初露,才汗流涔涔地收剑回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和学习,两人最终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在时代的舞台上发挥文才武略,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
古人的读书故事⑤|划粥割齑
划粥割齑,指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自幼研学刻苦。他曾到睢阳应天府书院读书,读书期间生活极其窘迫,为了生计,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攻读诗书。
古文为:“日作粥一器,分四块,早暮取二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如是者三年。”
【文字】陈立楷
【绘图】张铭然
【作者】 陈立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